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350)
期刊(476)
学位论文(71)
图书(53)
视频(45)
会议论文(6)
图片(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350)
期刊 (476)
学位论文 (71)
图书 (53)
视频 (45)
会议论文 (6)
图片 (2)
按年份分组
2015(45)
2014(750)
2013(444)
2012(463)
2011(443)
2010(358)
2009(173)
2008(173)
2007(87)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703)
闽西日报(331)
惠州日报(143)
三明日报(96)
侨报(91)
台声(24)
梅县侨声(6)
台湾工作通讯(5)
海内与海外(5)
梅州侨联通讯(1)
架起闽台客家文化交流平台
作者:宋客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1月19日,闽西客家联谊会成立10周年庆 祝活动在龙岩举行。来自台湾的客家乡亲20多 人参加了活动,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湾世界客 属总会会长吴伯雄先生为活动题词。的确,闽西 客联会从1995年11月成立起,就树立“台中有 客,客中有台”的理念,自始至终通过打“客家 牌”,不断宣传闽西客家祖地的优势
闽西客家联谊会庆祝成立十周年
作者:王仰华 陈发胜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王仰华 陈发胜)十年成果丰,而今从头 越。昨日上午,闽西客家联谊会 隆重举行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中 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全国人大常 委、香港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 曾宪梓和福建省侨联等90多个 单位和个人为庆祝大会发来贺 信、贺电和题词。刘赐贵、雷春 美、黎梓元
沈阳爱客家超市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作者:张春雷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超级市场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战略  核心竞争力  环境分析  商业零售企业 
描述: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商业零售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沈阳地区的商业零售市场已于2003年8月对外资商业零售集团全面开放。国际商业巨头纷纷抢滩圈地,沃尔玛、家乐福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对沈阳零售业形成空前的打压状态,国内企业相互压价竞争,一度呈现
客家商群崛起东莞
作者:彭纪宁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客家地区,“学而优则仕”一直是先祖对后辈的教诲,而读书出头也成为历史上客家人的奋斗目标。然而,在经历近20多年改革开放之后的今天,依靠敏锐、诚实、勤劳的传统,越来越多客家人走上从商的道路。在东莞,通过资本以及乡谊联系,客家商人正抱团大踏步进入制造、零售、运输、回收等产业中。 $$据了解,目前活跃于
龙南客家:“池塘”赛龙舟
作者:蔡石海 刘福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又是一年端午节。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赛龙舟。赛龙舟一般在江河中,然而,在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燕翼围所在地———江西省龙南县杨村镇举行的太平龙舟盛会,则在大池塘中举行,别有一番情趣。$$太平“池塘”龙舟赛是赣南18县、市端午节的独特活动,也是赣粤边际客家人的盛大节日,自明弘治年间创办以来至今490余
长汀客家文化遗产研究
作者:王桂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地理学  历史文化名城 
描述:特的生活经历和迥异于中原地区的生存环境,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客家文化遗产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汀,是客家迁移路线上的中间站和重要一环,被称为“客家首府”。因为自然环境相对封闭和特殊的社会历史,长汀的文化遗产不但反映普遍的客家文化特质,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因此极具代表性。首先本文以文化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为主线,结合其他学科,如历史学、社会心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民俗学、美学等,运用文献阅读、田野调查、访谈、遥感影像、GIS软件、表格、统计图表等方法、工具,分析文化遗产的自然、社会和文化成因。其次,本文将长汀的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对比后,科学评价其价值,并结合申报遗产的实际情况和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保护实践,分析当前遗产工作的重点。 客家文化遗产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通过对两者的综合研究,笔者认为客家文化正是汉文化传播到新环境下,发生了以文化传播和涵化为主、发明和发现为辅的结果。客家文化的中国价值以及世界价值,是在迁移过程中创造的,客家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朴实,使传播到此的汉文化发生文化涵化,创造性地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适应了当地的资源类型及其供给土的波动和其他人类集团,并反过来对他们产生了影响。客家文化具有灵活性和较强的兼容异文化的能力,作为一种边际文化,客家文化在新的地理环境和土著文化环境中,或弱化、舍弃了一些中原文化的內容,转而吸收土著文化因素,或由于边际文化所带来的强烈的文化认同心理而强化了某些原有的文化特征。在文化互动申,客家文化逐渐形成、壮大,成为汉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城市选址、城市意象、客家建筑、地方名胜、宗教、饮食、风俗和传统工艺是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长汀和丽江、平遥等历史文化名城一样,符合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但当前首要的任务不是各地争夺极为有限的世界遗产名额,而是以各级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整合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的遗产评价和保护路径,建立起层层衔接的中国文化遗产体系,由此提高遗产研究和保护实践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与世界文化遗产体系接轨,从而有效地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客话音韵论
作者:项梦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话  比较研究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方言地理学 
描述:汉语方言的宏观分区应维持全国汉语方言普查后所确定的七大方言分区方案,即把汉语方言分为官话、湘语、赣语、吴语、粤语、客家话、闽语七个一级方言。七大方言的层级架构是: 官话
闽粤边客家地区的历史解析
作者:周雪香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粤边客家地区  明清时期  社会经济变迁 
描述:农业生产以外的其他生业。特别是在明中叶以来全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口流动的活跃,闽粤边客家地区与外界交流日趋频繁,从而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蓝靛、烟草、苎麻、茶叶等经济作物广泛
苏区教育与区域社会:以闽西苏区为例(1928—1934)
作者:袁年兴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共产主义教育  客家文化  革命教育  闽西革命根据地 
描述:。所以,土地革命时期发生在闽西地区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活动,其实质就是它所承载的外来文化与闽西传统文化之间互相冲撞与互相融合的过程。 闽西地区是客家人的发源地和聚居地,客家先民在长期辗转、耕植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在1928—1934年间的闽西苏区教育,作为一项革命内容,它抛弃了传统客家文化的教育模式以及五四运动后教育知识分子的气息,在古老的闽西大地上,仿照苏俄的教育模式,全面实施共产主义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展开大规模的共产主义教育的革命活动。其间,土地革命时期闽西苏区教育面临着两种文化类型的冲撞与融合:一是它本身所承载的以阶级斗争观为核心、服务于当时革命战争需要的共产主义文化;另一是以儒家思想、宗族观念为核心的传统客家文化。这两者属于两种完全不同质的文化类型。对于古老的闽西社会而言,前者纯粹属于天外来物。 在土地革命前期,闽西苏区教育由于严重地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人们心理的约束作用,在过于依赖政权的同时也忽视了教育本身的规律与意义,所以从一开始起苏区教育便陷入了被动的局面里,各项教育工作举步艰难。同时,教育工作的困境也给当时的苏维埃的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闽西苏区教育所遭到的最为明显的挫折是从它的“强迫教育”开始的。早在1930年,闽西苏维埃政府就确立了“强迫教育”的方针政策,然而,“结果事与愿违,越强迫群众越反感,反而入学人数减少,使普及教育工作遭受挫折。”其实,当时学校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仅是苏区教育矛盾中的冰山一角,社会意识形态的全面改造在前期的教育工作更是困难重重。1928至1931年间的闽西苏区的教育,在两种文化的激烈交锋中处于低迷的状态。探究其因,关键在于忽视了教育所面对的文化现实;同时对于政权的过于依赖,无疑也会造成对教育规律的忽视。 在反向认同的过程中,闽西苏区教育首次面对了当时的文化现实,注意到了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紧密联系实际”等特点,在具体的各项工作中利用和改造了一些传统的文化因子,进一步强化了共产主义的文化理念,科学、有效地引导了人们文化心理的转型,闽西苏区教育进入了迅速的时期。这一切为社会的整体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后期的过程中,苏区教育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充分地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利用山歌、三字经、四字经等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进行共产主义思想的深化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闽西客家人的“勤劳”、“勇敢”、“崇尚忠义”、“团结进取”等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改造与利用,并融入了苏区文化的特质当中。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得到了长足进展,封闭的客家山民开始用自己朴素的思维和语言接受了“共产主义”这位天外来客。 苏区教育作为无产阶级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手段,一旦融入闽西社会的传统文化之中,便承担起了深化和改造文化心理的社会责任。尽管苏区的教育一直在土地与政权的庇护下展开进行的,但是它在与传统文化的互相冲撞中,经历过了自我磨合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套适合现实文化土壤的教育体制。教育体制的形成与成熟,进一步巩固了苏区文化的主流地位,并对当时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结构的变迁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尽管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北上以后,由这场革命主导的苏区社会却永远无法回到以往的历史轨道上了。阶级意识的纵向冲击,国家、民主等意识观念的无限延伸,这种种的一切,愈益清晰地向人们展示着这场教育革命的一些顽强性的结构特征。 在文章的结论部分,笔者从苏区教育与区域文化、苏区教育与苏维埃政权以及苏区教育与革命战争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教育与社会的内在互动规律,重点探讨了教育与社会的矛盾以及教育在矛盾的旋涡中的种种行为,总结出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经验与教训,以期对当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所启示和借鉴。
“客家动脉”一路靓景
作者:赵燕华 毛海明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今天上午消息:记者赵燕华、通 讯员毛海明报道:金风轻拂,彩旗猎猎。今 早,全长118.38公里的梅河高速公路(梅 州至河源)全线通车。广东省委常委、常务 副省长钟阳胜,副省长游宁丰出席。这是 “泛珠”合作以来东部区域第一条建成的高 速公路,其开通将使梅州从粤东边远山区 变成区域发展的前沿阵地,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