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841)
期刊(621)
图书(162)
学位论文(154)
会议论文(12)
视频(7)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841)
期刊 (621)
图书 (162)
学位论文 (154)
会议论文 (12)
视频 (7)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7)
2014(826)
2013(184)
2010(120)
2009(81)
2008(85)
2006(28)
2004(12)
2003(7)
1995(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1)
客家研究辑刊(37)
嘉应学院学报(27)
羊城晚报(1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5)
神州民俗(3)
作文通讯(实用阅读)(1)
中国城市经济(1)
语文建设(1)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1)
客家地域文学的乡土性及其人文思想研究
作者:周晓平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学  客家情怀与情调  乡土性  人文思想 
描述:客家文学是一种地域文学。它包括客家文人文学与客家民间文学。它凸显了浓郁客家情怀与客家情调;描绘了客家人的社会生活、生存环境;深刻地蕴含了客家人的思想感情,并以其具有独特的文化标识而被认同。客家文学映射了客家社会的乡土性与客家特有的人文思想。
客家人文综论
作者:叶少玲  期号:第2期 来源: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客家史  人文  综论 
描述:客家是我国中原汉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以操客家方言为其主要特征。客家民系和客家话的形成与南方客居地土著居民直接相关。中原汉人则向南方带去了当时较发达的中原汉文化。客家人文丰富,社会传统经久不衰,民居风俗代代相传。深入挖掘和弘扬客家人文精华,对建立现代中国和谐社会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智慧型语文课堂的构建
作者:马启标  期号:第3期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  智慧化  教育智慧  语文学科性质  语文学科特点  学科融合  学生  传统经典  文史哲 
描述:一、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是由语文学科特点决定1.学科融合的智慧。"抱着课本打滚"不能产生智慧,"抱着专业书打滚"也不能产生智慧,语文教师要跳出"语文"的圈子学语文、教语文。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杂学家",文史哲要看,天文地理也要看;传统经典要看,时尚流行也要看;人文学
历史地理学视野下的客家研究
作者:郭姝伶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城市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客家  区域研究 
描述:客家学是学术领域中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其研究需要借鉴社会与人文学科的成果、视角和理论发放来发展自身。本文将把客家研究纳入到历史地理学的视野之下,对一些历史地理学理论和视角在客家研究的应用以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人文秀区崇文重教风气千载传承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5期 来源:神州民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风气  人文  传承  客家地区  文化之乡  客家文化  尊师重教  岭南地区 
描述:展于明代.至清初以后相当兴盛.成为岭南地区著名的“人文秀区”。
歌谣:客家人开发台湾的文学反映
作者:罗可群  期号:第3期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台湾  开发  客家人 
描述:“以诗证史”是中国文史研究的传统。本文以客家歌谣为例,论证客家人开发台湾从“流寓”到“深根”的历程:他们从被动转为主动,由盲目变为自觉,他们既不会忘记根在大陆—唐山,更是眷恋自己流血流汗、辛勤开垦的台湾。同时分析客家人早期开发台湾的艰辛,并表示笔者能早日到台湾进行实地调查的愿望。
大万世居:深圳人文的历史诗篇
作者:刘婷婷 肖海强 张伙生  期号:第9期 来源:作文通讯(实用阅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深圳  诗篇  历史  人文  客家围屋  客家人 
描述:客家人是深圳重要的原住居民之一,客家围屋就是原来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大万世居是深圳最有代表性的客家围屋之一。如今,它也旧貌换新颜,展现出浓郁的现代气息。
客家文化:人文融合的范本
作者:牟祥雷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国三峡(人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范本  人文  珠江流域  黄河流域  客家人  迁徙 
描述:往南、往各地分散迁徙.
江西地区传统民居特点的考察与分析
作者:刘乐乐  期号:第7期 来源:美与时代(上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  民居  建筑形态  人文 
描述:江西经济的相对落后,使得一些颇具价值的原生态古村落和大批优秀传统民居建筑在近二十年才慢慢被研究者发现和发掘。由于江西特殊的地理环境、时代变迁、气候特征、人口迁移以及它与周边六省的文化交流,所以其村镇民居大多融合了明清时期湘赣、徽派、客家等多种文化和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