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05)
期刊(213)
学位论文(16)
视频(7)
图书(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05)
期刊 (213)
学位论文 (16)
视频 (7)
图书 (2)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5(7)
2014(271)
2013(125)
2012(119)
2011(115)
2010(74)
2009(42)
2007(22)
2006(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
客家研究辑刊(11)
风景名胜(2)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1)
科技信息(1)
绿色中国(公众版)(1)
人民音乐(1)
南方人物周刊(1)
农家女(1)
飞(素质教育)(1)
客家之舞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有一次坐出租,开车的是个客家小伙子,热情、直率。谈到了社会风气,客家小伙说你们北方人如何,我们客家人如何,意思是,好多不良风气是北方人带来的。 我说,你们客家人也是北方人;他说,不是,我们是广东人;我说,你们的确是北方人,是古代从北方迁移过来的,不然为什么叫“客家”呢?回去问问老人就知道了。 说
70岁老人自费研究客家围屋10年来,叶伟生的足迹几乎踏遍了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看见围屋前面的石狗雕像没有?这就是石狗屋,现在这种马蹄型的围屋已经很少见了。”在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叶伟生老人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每一处客家围屋的历史典故和特点。叶伟生老人出生于惠阳秋长,今年已70高龄。退休后,老人一直自费搜集惠阳客家围屋的历史、典故,
惠阳“老酒壶”想上“非常6+1” 4位“老客家”组成音乐组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墨 庄李佰钰 刘戈 周拉“老酒壶”演唱俨然一壶陈年老酒,甘醇的韵味醉倒观众。本报记者方炳徐 摄 “老酒壶”成员 刘 戈:60岁 从教现退休 李佰钰:55岁 从医 周 拉:54岁 从医 墨 庄:50岁 从商 ■ 本报记者李芳娟 河里青蛙从哪里来 是从那水田向河里游来 甜蜜爱情从哪
客家便当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3日,台北县三峡镇客家文化园区餐厅准备的“客家花布便当”,引起游客兴趣。客家先民用餐时以海碗装满饭菜,然后穿梭各家。客家便当以客家圆楼做餐具,配上鸡腿菜饭、客家牡丹花布,打成出远门的包袱模式,颇能吸引众人目光。中新社
客家古村 文化瑰宝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关照 1999年以来,我先后发表了数十篇客家方面的小文章,其中绝大部分取材于赣县田村周边,并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关注。有人问我:“田村真像你所写的那样好吗?真想抽空去看看。”也有人问我:“你似乎有写不尽的田村事,道不完的家乡情,为什么不多写写赣州?”我想原因有三—— 首先,田村是我的故乡,谁不说自己家
客家猪倌的龙门传说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胡怀军 10多年前,他还是一名乡村猪倌,养了两年猪,亏了8万元。 而今,他创办的龙树门业已经成为央视上榜品牌,龙树钢木门销量占据华南第一、全国第二,每3分钟,就有一套龙树门卖出。他的目标是:争做中国门业第一,跻身全国500强。 从客家猪倌到门业骄子,邓树生谱写了一段蜕茧成蝶的龙门传说。一路走来
客家线 跨省去看永定土楼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河源万绿湖。 福建永定土楼。 兴建文化梅州。 经典自驾线 推荐理由 独特围龙屋令人着迷 追寻客家人的足迹,如果从广州出发一路东行,先是增城一带,然后到河源、梅州,再行至福建龙岩,这一路都有客家人的“根”。客家人独特的围龙屋,令建筑家们十分着迷;河源万绿湖、梅州灵光寺、龙岩,均为炙手
善良勤劳包容热情客家精神与圣火同辉 新客家、老客家,来到惠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包容性强是惠州的真实写照。 本报记者方炳徐 实习生黄景华 摄 市民对圣火在惠州传递抱有极大热情。本报记者张艺明 摄 这几天,宏斌认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得意的事情:他在QQ群上将惠州的内蒙古老乡组织了起来,为5月9日奥运圣火在惠州传递呐喊助威。 作为一名来自内蒙古的新客家,宏斌说他对惠州的
舞剧《大围屋》背后的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是什么?“客家”就是“客户”,是相对于当地原有的土著居民而言的,后者应该是“主户”了。“客家”一词在客家语与广东方言中均读作“哈嘎”(Hakka)。舞剧《大围屋》就被翻译为“Hakka dance drama”。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客家人的主
客家土楼里的“新”农民
作者:刘永良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摇身变“演员”。湖山乡农民李福渊(右)身怀绝技,被聘为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的演员。他同时能演奏9种乐器,成了“一个人乐队”,给游客带来意外的乐趣。 摇身变“老板”。洪坑村的林尚上开办了一家土楼旅游纪念品和土楼特产的专卖店,当上了“老板”。像林尚上这样靠参与旅游服务增收的土楼农民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