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24)
期刊(665)
图书(268)
学位论文(192)
视频(129)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24)
期刊 (665)
图书 (268)
学位论文 (192)
视频 (129)
会议论文 (42)
按年份分组
2015(130)
2014(996)
2013(176)
2012(207)
2011(181)
2010(180)
2008(104)
2007(51)
2004(17)
按来源分组
其它(373)
广州日报(35)
中国记者(1)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
民主(1)
新闻爱好者(1)
第三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1)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
福州:海风出版社(1)
新闻导刊(1)
从山村民居到世界名片 永定客家土楼:
作者:赖初源 卢基莹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日前,我们来到永定县湖坑镇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采访,看见一群黄头发、白皮肤、蓝眼睛、高鼻子的外国游客手挎相机,在“土楼王子”振成楼内外拍个不停。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已成了名扬五洲四海的“国际村”。 洪坑村的变化是永定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永定县地处闽东南金三角开发区和龙、梅、汕的接合部,山川秀
八旬客家山歌王 十载成书终问世 李干鸿编纂出版大岭山客家山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山歌悠悠》的出版圆了李干鸿的夙愿。本报记者 黎明通讯员 毕中林摄 本报讯 (记者 黎明 通讯员 毕中林)“见妹挑担百二三,阿哥心头着一惊;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见人多唔敢声。”解放前,在客家人聚居的大岭山街头随处都能听到这样动听的山歌,年逾八十高龄的老人李干鸿,在对抗眼疾的同时,倾十年心血
头号议案再引文化传承争议 ●支持者:方便不懂普通话的客家老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 朱菂)今年两会上,付雪梅等123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建议惠州电视台开播客家方言节目,2月24日,该议案经审查通过并成为市人大常委会督办的头号议案。该议案在网上引发热议,赞弹皆有,客家文化传播的方式成为争议焦点。 不少网友认为城市文化的多元很重要,开办客家方言节目有利于客
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语言解读与价值探析
作者:黄琼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培田  建筑装饰  艺术语言  审美价值 
描述:构成形式等美学元素出发,探索其艺术语言特征,集中评述其高超的造型能力、娴熟的表现手法和巧妙的空间布局,以及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展开对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审美价值的探析,从艺术性与形式美、文人化风范、人本意识以及开放的艺术观等方面,分析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所富有的独特审美价值。而后总结出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具有简洁、凝炼、精致、清雅的文人化美感特征。 本文对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有别于现有资料中对其的研究方式,侧重从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的艺术语言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潜在的审美价值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其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统一、形象创造与审美原理相契合,具有先进的文人化艺术理念的见解。 培田村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西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客家血缘村落。该村有居民三百多户,人口1400多人,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保留有30余栋具有明清特色的居住建筑和在同一时期建造的非居住建筑,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其主要建筑包括21座宗祠、6个书院、2座跨街牌坊以及武馆、拯婴社、容膝居、文武庙、锄经别墅等其他建筑。至今,培田村的格局、路网、水系均保存完好。 本世纪初,培田开始进入一些中外学者的视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人文地位,引起了建筑学家和客家文化研究者的关注,该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独具一格的文人化“清雅”风范,是其他传统村落无法比拟的。建筑装饰中展现的高超的造型能力、巧妙的空间布局、娴熟的表现手法和分明的层次关系,以及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 第一部分,通过对培田古民居建筑特殊的民族历史、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中原文化、儒学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培田古民居建筑在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培田地处深山,丘陵山地间既有适合农耕的土地,又因山区重峦叠嶂所形成的天然屏障使得外力难以入侵,从而少受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不利影响,形成较稳定的生活环境。在培田古民居建筑中所反映的内容是培田当地先民的生活写照和客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结果,使培田古民居建筑在表现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上都带有客土文化渗透的痕迹。 第二部分,论述了培田古民居建筑在装饰艺术手法的运用、装饰材料的界定、装饰形态的构造以及装饰部位的选择等方面与地方文化的紧密联系。通过分析地方文化的形成及其对培田村建筑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的影响,介绍了培田建筑装饰题材选择的特点,通过刻画植物、器物、动物、人文、装饰纹样等装饰内容,以吉庆、祥瑞、故事、花草、风俗等为题材,表达培田客家人对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在独立、系统的地方文化笼罩下所形成的完整、多样化的建筑装饰类型,将雕刻(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卵石工艺、书法、彩画等装饰手法巧妙地运用到不同类型的建筑装饰中,体现出工艺精湛、刻画精美的特点,并在这些建筑装饰中运用了多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加以表现,使其民居建筑具有更加丰富的装饰意味和人文气息,也为中原文化在客家聚居地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第三部分,探讨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中具体的艺术语言特征,包括造型语言、表现手法、构成形式三个方面的解析和论述。认为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造型语言的最大特点是概括而不直板,极富装饰性,综合了细节刻画的传神性与形式上的简练性,赋予装饰作品静穆与活泼相协调的美感,从而使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独具亲和力。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的表现手法,以象征性、程式化与装饰化的形象元素组合表达民族化的吉祥寓意和审美愿望,在具体的人物、动物、植物或者器物造型中,注意线条的洗练传达、块面的节奏变化与形体的概括表现。在图案的构成处理上,注重形态的疏密对比、繁简穿插、平衡关系以及视觉的集中化表现,极富韵律美感。这些艺术形象是出自理性梳理的结果,其艺术语言模式与特点,说明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的艺术语言融合了多种装饰美艺术表现的技巧。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以其特有的造型语言、表现手法、构成形式所绽发出的美感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审美层面上赋予了建筑艺术以细节化和可读性,营造出一个实用与审美、艺术与生态完美结合的居住环境,昭示着培田先民先进的审美观和卓越的智慧。 第四部分,从艺术性与形式美、人本意识以及先进的文化观和艺术观等方面,分析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所富有的独特审美价值。由于这里的先民在民族文化的长期构建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体系化的、完全合乎审美法则的先进艺术观,从而造就了培田村民间建筑装饰的潜在艺术价值。在建筑装饰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将形体造型的概括与传神、对比与统一、疏密与虚实变化等审美法则进行综合运用,创造出种种兼众家之长而又独具特色的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造型。在装饰风格上,通过比较培田古民居与徽州建筑的异同之处,指出二者在建筑装饰的总体风格上都具有南方的“精细”特点,但因为地域文化与经济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徽州建筑的装饰艺术更趋向于繁复与华丽,而培田建筑装饰艺术则更显简洁、清雅,呈现出恬淡、雅致、简朴的装饰风格,传达出繁而不琐、凝练集中的文人化风范。在表现手法上,选择物化形象的点缀装饰来体现精神诉求,注重体现繁简对比的形式美,和“多式统一”的“秩序”化艺术观念。作为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建筑装饰艺术,目的是在于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和精神的寄托,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也不外是培田先民精神追求的一种形式,体现出培田人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追求与实现,使生活向着真、善、美的方向靠拢。同时,培田先民在建筑形式和建筑装饰上,还注重对外界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体现出开放、包容的胸怀和积极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培田古民居成为独具特色的客家建筑。
天下客家是一家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瑞 11月29日,广东河源会聚全国各地的客家文化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中央和有关省市三十多家媒体,举行了第23届世客会倒计时一周年新闻发布会暨《古邑客家》全国第一家客家文化电子杂志创刊上线
土楼“三杰” ――记永定客家土楼的三位民间艺人
作者:何雪昌 卢基莹 李添华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天生: 唱响山歌情满怀 “八月十五看月光,看到鲤鱼腾水上;鲤鱼唔怕飘江水,连妹唔怕路头长……”在土楼里我们看到这位年逾八旬“山歌大王”正在演唱客家山歌《八月十五看月光》。这回响在土楼里的歌声,音调雄浑,节奏沉 稳,饱含着深情意,凝聚着希望…… 1955年7月,李天生在县“千人山歌擂台赛”上
80后客家男孩攀石越溪跑遍深圳山山水水 追寻深圳“土著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深入半人深的小溪捕捉鱼种是件非常艰辛的事 阿齐在精心照料鱼房里的各种鱼类 深圳本地特有鱼种活体———溪吻鰕虎鱼 “找到了!”本月15日,深圳龙岗东涌一条不知名的小山涧里,传来一声兴奋的叫喊,原以为差不多绝迹的深圳土著淡水鱼———枝牙鰕虎的母鱼终于被阿齐找到,苦寻两年、心痛两年的他,终于在
唱响客家品牌 促进文化繁荣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曾凡 位于赣粤边际的龙南县,客家文化底蕴丰富,源远流长,高雅独特。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龙南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江西旅游强县”为目标,以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为准则,着力打造“客家龙南”、建设
龙南:客家民俗文物重现光芒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袁涛特约记者傅亮 最近,在龙南出现这么一种文化现象:该县的各式客家民俗物件被一一请进了公共展览厅、陈列室、博物馆,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争相一睹“芳容”—— 调查:民间宝贝知多少? 龙南县是典型的客家人聚居地,除了拥有全国最多的客家围屋,还有千百年积累下来的客家民俗用品,这些有形的物质符号承载着客
客家土楼 泥土夯成的世界遗产
作者:许志伟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天井是土楼重要的公共设施,娱乐、交流、重大活动都在天井里进行 余晖中的客家土楼 关上沉重的木门,土楼便是一处私秘的空间,拒绝陌生,不容侵犯。它外表拙朴,但功能却不简陋,似一座微缩的城池 “五朵金花”———土楼的招牌,田螺坑土楼群 土楼人家 客家人的古老城堡———土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