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角儿》
-
作者:王保卫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到.演出时应充分挖掘地方音乐元素的烘托作用,发挥戏曲独特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注重人物心理,强调人景合一.[故事发生在那年春夏.那是一个凄凉的日子,红军和白军刚刚结束了一场生死大战.山坳里,到处是尸骸
-
叶曼 我们要为往圣绝学
-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东方养生·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苍蝇、蚊子都所有有情。 我们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佛说:“只因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自己把不常的以为常,把幻想的以为真实的。所以,佛家谈到本体时,用两个字“真如”来概括。它不提真
-
宁都道情概观
-
作者:曾习华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宁都道情 说唱 渔鼓 即兴
-
描述:宁都道情是流行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及周边地区的民间说唱艺术,具有浓郁的客家风格和地方特色。笔者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该艺术品种的历史沿革、传统剧目、民间艺人、乐曲结构、音乐及语言特征、伴奏乐器等诸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
走向世界的佛教香花
-
作者:王馗
期号:第7期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艺术 斯坦福大学 走向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 仪式 音乐节 宗教艺术 客家人 明清时期 客家山区
-
描述:2008年5月3日对佛教香花是具有特别意义的日子。佛教香花,这个一直深处于粤东客家山区的宗教艺术,第一次以艺术的名义,走出梅州,飘洋过海,在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的纪念教堂进行学术展演,为斯坦福大学本年度的泛亚音乐节
-
中国古筝五大流派简介
-
作者:蔡振宇
期号:第7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要流派 河南筝 客家 潮州筝 民间音乐 演奏 说唱音乐 筝乐 河南板头曲 浙江
-
描述: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秦筝逐渐南移,跟当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结果形成了许多各具特点的流派和风格.传统的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但仍可以做更进一步的较为细致的区分,诸如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等.这是汉族筝乐的五个主要流派.
-
落水的黑夜
-
作者:迷幻列车
期号:第6期
来源:音乐大观(非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全息 空间 自然 眼睛 蜡烛 大脑 清晰 暗物质 鸡皮疙瘩
-
描述:关于歌者的文案上有这么一段,精准而到位地概括了这位40岁才开始创作的客家女歌手——罗思容。而与别人对土地的情感不同的是,罗思容在唱出自己一方先辈沃土时,经常运用另一个土地的音乐语言——来自密西西比流域的黑人布鲁斯。
-
《土楼回响》唱响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
-
作者:杜鹃
期号:第11期
来源:校园歌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土楼 客家山歌 回响 中国音乐 民族团结 客家人 相结合 劳动号子 民族精神
-
描述:2008年9月19,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率厦门爱乐乐团来到广东客家古邑河源,以客家交响诗篇《土楼回响》拉开了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的序幕。作为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得主,《土楼回响》由《劳动号子》、《海上之舟》、《土楼夜
-
客家方言与赣南民歌
-
作者:蔡德予
期号:第1期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民歌 方言声调 吕氏春秋 节奏型 兴国山歌 音乐性 衬字衬词 旋律 客家方言 节拍
-
描述: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为语言是音乐的根据。《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篇》曾记载着这样一个事例:“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方。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别看这首四字歌中的后两个字是并
-
“艺能”表演与民俗文化——王耀华《客家艺能文化》引发的思考
-
作者:张锦华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俗文化 艺能 历史文化 文化底蕴 客家文化史 民俗活动 文化人类学 相互作用理论 文化内涵 文化模式
-
描述:“艺能”表演与民俗文化———王耀华《客家艺能文化》引发的思考张锦华“艺能”的概念中国自古有之,如《史记·龟策传》、《后汉书·方术传》等,后来转而在日本出现并使用。王耀华在中日音乐比较的研究中萌生重新起用的念头,并通过词源考证和学理考究而在《客家艺能文...
-
对“广东汉乐”的探源与思考
-
作者:李复斌
期号:第2期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汉 探源 汉水流域 传统音乐 梅州地区 韶关地区 中心辐射 台湾地区 周边地区 丘陵地区 中原地区 历史进程 地方官员 广东省 迁徒 境内 赣南 西南 交通
-
描述:一、沿革与称谓“广东汉乐”是广东传统音乐之一,主要流行于广东省境内的梅州地区和惠阳、汕头及粤北韶关地区的部分县,并以此为中心辐射到赣南、闽西南、台湾地区的部分县市。所谓“客家”,其迁徒主要来源于中原地带(今河南及周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