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鼓王”申报吉尼斯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鼓王”周妙锡。
“鼓王”登上2.5米高的鼓架蒙鼓皮。
88岁五华老艺人70年造鼓2万个
核心提示
在梅州五华县河东镇高榕村,有位被当地人尊称为“鼓王”、名叫周妙锡的88岁做鼓老艺人,从18岁开始至今做了70年牛皮大鼓,现在仍坚持每天在自己的作坊里做鼓不辍。
据介绍,用手工做一个大鼓从
-
客家人的过年风俗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准备年货,炒粉皮、结米糖、炸豆腐,以及购买鸡鸭鱼肉、香烛爆竹之类。此外还少不了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
客家人在除夕前一天,都会用大木甑蒸“
-
趣说客家数字俗语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俗语是客家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口头语言。它凝结了客家人文化发展成果,反映了客家人的某些观念意识,体现了客家人的情操和精神境界。而在丰富的客家语言中,有一种叫数字俗语,它是客家人生产、生活
-
广州的客家与本地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陈Sir扬言(第151期)
三眼井社区改造估计只得描描画画。人之不聚,所谓韵味实际只剩得一层皮。
看报纸说广州的三眼井社区将重现客家韵味。报纸还说,据史料记载豆腐寮和三眼井社区,都是客家人举行山歌会的集中地点。做人真是要活到老学到老,我的中学就在这附近,几乎天天返学放学都经过,真的不
-
客家人和邻睦族的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人由于饱受战乱灾荒的痛苦,从中原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又受到外敌和本土居民的干扰歧视,因此他们深深懂得每到一个地方安居,都必须十分注重和土著人及先行开发的移民之间搞好邻里关系,和睦相处,求得安定的生活环境,以便更好地开辟自己的家园。因此客家人用和
-
闽西客家的修谱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补充,是我们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闽西客家的各姓、各乡村都十分重视修编族谱。
族谱的开头,一般都有
-
上堡梯田:客家农耕文明的一道奇观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资料图片
○陈乐秋
上堡地处东经114°、北纬26°周围,位居罗霄山脉南麓,离崇义县城近百里。上堡孕育了全国三大梯田奇观的一绝——客家梯田。
上堡梯田群落始建于元朝,成形于清初,至今已达数万亩。用民间的话说,历经数十代,不断垦山造田,成就了一份“祖宗业”。经众多专家考量,上堡梯田的规模
-
联芳楼: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州文化遗产]
客家民系被史学界称为是“永远在路上的民系”。在旧社会,许多客家人因生活所迫,漂洋过海,到外地打工创业。漂泊在外的客家人把对故土的感情深深埋藏在内心,事业有成后,他们都会回乡购置田地,建楼置业。在梅县西阳镇,有一座由旅居海外的客家人兴建、有着浓郁中西建筑特色的客
-
客家山歌荡漾心间 ——山歌大师周天和回忆“梅州’90山歌节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990年10月2日,兴宁市合水水库张灯结彩,人山人海,梅州市90’山歌节在这里举行焕昌奖兴宁合水歌会,由在擂台斗歌中产生的周天和、余耀南、陈贤英、汤明哲4名山歌大师和20名山歌师参加花塔、湖心亭、鸳鸯亭即兴山歌和叠字、拆字、逞歌、尾驳尾、虚玄等山歌技巧项目的比赛。
“当时兴宁不论哪行哪业都放下手
-
师生倾情演绎客家甜蜜生活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完成客家山歌舞蹈整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师生们在认真排演客家山歌舞蹈。本报记者吴志云 欧阳德辉 实习生林观媚 摄
伴着客家山歌优美的旋律,一对对俊男靓女翩翩起舞,他们或采摘荔枝,或在树下休憩,勤劳、快乐而又甜蜜的氛围随着他们一招一式的舞蹈动作得到倾情演绎。这是记者日前在惠阳一中实验学校体育场上看到的一幕。尽管天气很热,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