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53)
期刊(3617)
学位论文(1060)
图书(780)
视频(212)
会议论文(211)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653)
期刊 (3617)
学位论文 (1060)
图书 (780)
视频 (212)
会议论文 (211)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16)
2014(4941)
2013(966)
2012(1030)
2011(1003)
2010(820)
2009(452)
2008(436)
2007(236)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38)
闽西日报(641)
音乐时空(8)
广播与电视(6)
艺术探索(3)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设计学报(1)
桂海论丛(1)
白砂拯救客家木偶艺术
作者:邓招福 张发生 袁思成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近日,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集戏台、展览厅、研究室、餐饮厅、停车场为一体的多功能的上杭县白砂镇客家木偶文化艺术研究会大楼完成选址、规划设计等工作。 木偶戏团是拯救客家木偶文化艺术的主载体,上杭县白砂镇采取民间股份制为主、政府适当补助的方式,多方 筹资组建白砂镇木偶戏团,镇政府拨款1000元
长汀客家祭祖习俗
作者:王用功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长汀一带,念祖追宗,清明祭祖传统习俗颇具特色。每临农历春分、清明期间,外出游子为缅怀先祖纷纷返乡,参加祭扫先祖纪念活动,从春分开始,敞开祠堂大门,一代一代往下轮祭,每道细节都充满着浓浓的客家文化色彩……     
《永定客家土楼研究》一书出版
作者:钟德彪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由福建省永定县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胡大新著、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作序的《永定客家土楼研究》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全方位、多角度对客家土楼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产生发展、建筑工艺、建筑功能、文化内涵、民俗风情等 进行系统分析,以大量的典型实例和生动史实,紧密联系现
客家文学的张力一旦拉开…… ――读钟俊昆《客
作者:宋客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按约定俗成的理解,客家文学只能是客家文化这一源头的支流。近年来在学术界,对于客家文学的命题颇有争议。何谓客家文学?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宽泛的,认为凡是客家人写的文学作品都应算是客家文学;另一种是狭小的,认为只有客家人在客家地域写的文学作品才算得上是客家文学。 台湾诗人黄恒秋先生、广东学者
试问土楼“深”几许 ――评胡大新《永定客家土
作者:宋客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关于客家土楼的文章,称得上汗牛充栋。研究文章自不必说,诗歌散文、民俗考据、歌舞影视,从不同侧面探寻了客家土楼的奥秘,展示了客家土楼的风采,坚挺着客家精神穿越时空的力量。 作为土生土长且长期从事客家土楼研究的胡大新,新近推出的《永定客家土楼研究》 论著,是一本较权威论述永定客家土楼的起源、发展历
我的灵魂在客家围屋
作者:叶志卫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76岁的程贤章被誉为“客家文学的一面旗帜”,他是一个地道的客家人,演讲的时候带着浓重的客家腔,客家俚语、客家山歌、客家风俗故事不时从他的嘴里蹦出来。昨日,在市民文化大讲堂,他用这些俚语、风俗生动地解释了客家文化,他说,“我的文化之根在客家,我的灵魂在客家围屋,是厚重的客家文化积淀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和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文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粤东北  客家山歌  演唱艺术  客家文化  山歌文化  装饰音调 
描述:色的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 本课题试从粤东北的现状、客家源流及客家传统文化入手,探究客家山歌产生的背景和历史,分析了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语言特征、体裁划分、音乐特色和传承方式,进而提出“绕绕韧韧”的唱腔风格、从容舒展的装饰音腔、丰富多彩的衬词运用、质朴醇厚的情感表达是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并以三位民间歌手为例初步归纳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演唱。文章分为四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章 绪论部分 绪论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理由、研究现状和研究目的及意义,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粤东北客家传统文化中的客家山歌 本章从粤东北的概述、客家源流,客家传统文化谈到客家山歌,意在指出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是客家传统文化中的山歌,我们应当把客家山歌放置于客家文...
生态·社会·共同体
作者:王福昌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清以来  闽粤赣三边地区  生态  社会  共同体 
描述:体、生态与社会统一的共同体论,把过去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相互剥离的生态与社会重新融入到同一个共同体,不仅视自然生态为人类历史展开的舞台,还视其为一个能动的演员。基于此,文章分为五个部分,逐次展开。第一章从长时段、大历史的角度概述闽粤赣三边共同体的早期历史与特征,认为该地区是一个包括生态、社会诸因素且与外部世界有广泛联系的“闽粤赣三边共同体”。其特质是我国最东南的三省交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晚于周边地区;远离政治中心,远离王朝的主流文化;明清以来加速发展,王朝的主流文化急速嵌入地方的社会生态系统,形塑出客家社会文化景观。 第二、三、四章选取学术界较为关注的客家、商品经济、租佃关系和宗族制度四个社会问题,着力从生态与社会互动的角度进行考察。第二章把“客家”生成发展的历史分为自在和自觉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
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
作者:李诠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转换  台湾现代文学史  边缘书写  文化隐喻  中华文化持守 
描述:文学史的日据时段(1923.1.1-1945.8.15)和光复初期台湾现代文学(1945.8.16-1949.5.20)两个大部分(上下篇)进行论述;其中日据时段部分又分为两个小阶段(1937年6月日据当局废止台湾中文报刊及报刊汉文栏之前与其后)。并按文学本体与文学外围文化及两者的融混共生形态(主要表现为文艺论争)将两个大部分(上下篇)分别划分为文学外围书写、文学的内部考察、文学内外的纠葛缠绕三个论述角度与层次。 文学外围的社会制度等文学的周边文化关系和外围书写(如流散写作)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映摄着台湾现代文学的中华文化意涵。 文学内部的边缘书写(如女性文学、地下写作、民间写作等)、语言转换(如中——日文间的转换、文言——国语间的转换、方言——文言及方言...
岭南遗风 华夏正声——论岭南筝派
作者:陈蔚旻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岭南筝派  岭南古筝流派  岭南古筝学派 
描述:的目标和意义。确立学派需要:1)更高的理论建树;2)更深化的乐曲创作;3)明显的时代精神;4)融化的地方风格。随着社会的继续开放,地域间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语言逐渐融合,加上媒体的巨大作用,地球村概念的延续发展,使音乐的地方风格逐渐淡化。可以预言,从岭南古筝到将来形成中华民族古筝的发展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上页 1 2 3 ... 6 7 8 ... 11 12 13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