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客家行 一生摇篮情 ——记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赣州之行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李兴满 记者李丽
10月17日至18日,“再聚原乡——追寻客家迁徙路”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一行在客家摇篮赣州采访,热情好客的赣南客家乡亲端出香醇醉人的糯米酒,献上精彩纷呈的采茶戏,盛情欢迎两岸媒体记者的到来。短暂的赣州之行,给两岸媒体记者留下了永恒的美好回忆。
赣南师范学院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馆、
-
市艺术团架上中法友谊之桥 深圳客家情韵唱响大溪地
-
作者:梁诗慧 许伟 李舒瑜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深圳特区报讯(通讯员 梁诗慧 许伟 记者 李舒瑜)应我驻法属波利尼西亚领馆及大溪地信义堂邀请,深圳艺术团一行22人近日赴大溪地为庆祝信义堂百年庆典进行慰问演出,架起中法友谊之桥。
大溪地约有2万华人,约占人口的10%,华人华侨经济约占当地85%以上,多数侨民以祖籍龙岗为主。此次家乡政府精心筹备带来
-
围屋通过祖祠血缘保护家族从客家文化“围屋性”看客家人的“前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文化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文明形态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客家文化最直观有效的办法是去寻找客家人“人化”活动留下的标准解释形态。会说客家话不一定是客家人,就像会说英语不一定是英国人一样,客家
-
东兴书室客家儿女的书香情怀本报记者包国军通讯员王连丁文/图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东兴书室前的门楼
刻在石壁上的文字揭开了东兴书室的“身世”。
4月6日,本报刊发了独家新闻《澳头老屋村——穿越岁月的民俗风情画》。其实,在澳头老屋村旁,还有一处古建筑,即建于清末的学校——东兴书室。书室前面的门楼上题着“澳头村东兴学校”,并注明
-
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福建新跨越党代表回去之后陈荣斌:
-
作者:黄水林 李绍炜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党代会提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莲峰镇作为连城县城所在地,加快城市建设,改变城市面貌,是广大群众的愿望,也是建设‘三个更加’的具体实践。”11月27日,在连城县莲峰镇南街社区,陈荣斌与社区的党员群众聊得起劲。
陈荣斌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莲峰镇党委书记。参加完党代会回到镇里后,11
-
林风眠“中西调和”理论及其艺术实践:Lin Feng Mi
-
作者:吴颂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风眠 西学东渐 中西调和 中国画 民族性 时代性
-
描述: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而使中国艺术能够走出历史的困境,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最终实现中国艺术向现代转型。他选择的方法是以西方艺术作为参照系,但又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从而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
-
2011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开幕 两岸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 林阿玲 林立中) 两岸客家亲,土楼神韵浓。昨日上午,2011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在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聚集地永定县隆重开幕。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省政府副省长
-
发挥客家文化优势 打造“文化中都”品牌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黄荣太
自古以来,中都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宋代以降,弹丸之地竟有翰林2人,进士7人,举人62人。著名爱国诗人刘坊、丘逢甲都曾在中都兴办学堂。文人学士各领风骚,涌现了大量名作,如丘嘉穗的《东山草堂诗集》、《东山草堂文集》书目列入《四库全书》。
“十一五”期间,中都镇在推动社会经济事业发展
-
雄冠粤北的中西合璧客家围屋学发公祠: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见其宏壮之规模,为北江数府州所未有。”
学发公祠,雄冠粤北的中西合璧客家围屋。
墙上的蝙蝠雕刻,寓意福到。
整个建筑内,刻有末代榜眼朱汝珍撰联并书13对石联。
保存完好的学发公祠已成为当地一个旅游景点。
学发公祠位于阳山县七拱镇大禾岗,筹建于19
上页
1
2
3
...
6
7
8
...
10
11
1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