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9)
期刊(176)
学位论文(47)
图书(15)
视频(9)
会议论文(3)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69)
期刊 (176)
学位论文 (47)
图书 (15)
视频 (9)
会议论文 (3)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1)
2014(250)
2013(77)
2012(92)
2011(125)
2010(73)
2009(32)
2008(23)
2004(4)
1999(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48)
其它(68)
农业考古(12)
客家研究辑刊(6)
江西农业(5)
嘉应学院学报(2)
国土经济(1)
今日中国(中文版)(1)
天府新论(1)
惠州学院学报(1)
从客家岁时节日透视客家人的农业文化心态
作者:黄映琼  期号:第1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岁时节日  农业文化心态  客家民系  客家地区  传统文化心态  以农为本  农业文明  农业生产  农耕文明 
描述:岁时节日作为客家人生活方式的直接反映,反映出客家民系的传统习惯、伦理道德、信仰心理、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风俗特色,是了解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窗口。那么在客家丰富多彩的岁时节日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传统文化心态呢?众所周知,客家人"根在河洛"
效力家乡发展是一件快乐的事:记民盟盟员、遂宁兴宇农业生物科
作者:徐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科技  遂宁市  企业家  表现形式  有机结合  文化艺术  生态农业  文化建设  历史文化积淀  效力 
描述:术品的民间收藏、交易非常活跃。但是一直以来,该市没有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艺术品交易场所,使遂宁文化建设有所缺失。夏绪祥捕捉到这个商机,于2007年10月斥巨资在西山路开建"遂宁市翔泰古玩城"。翔泰古玩城主体建筑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将宫殿建筑与客家民居建筑表现形式有机结合,独具
北婆罗洲客家移民与农业开发(1881-1941)
作者:陈伟玉  期号:第4期 来源:南方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北婆罗洲客家移民与农业开发(1881-1941)
福建龙岩:重奖“休闲农业”与“乡村游”最高奖金30万元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龙岩市  国家级  奖励项目  示范县  农家乐  一次性  福建龙岩  示范户 
描述:家乐"超过20家的各县(市、区)首家专业合作社(公司),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当年集中连片开发,并且达到海峡客家乡村旅游示范户标准要求,经营户总数超过30家的"农家乐"特色乡镇,给予一次性奖励项目30万元;对当年集中连片开发,并且达到海峡客家乡村旅游示范户标准以上
发挥生态优势 打造休闲后花园:对崇义县发展休闲农业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贱贵  期号:第5期 来源:江西农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休闲农业  生态优势  崇义县  国家级森林公园  花园  农业结构  朝阳产业  森林覆盖率 
描述:,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县级之冠,拥有“中国空气负离子含量最高的旅游风景区”阳岭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唯一花岗岩结构聂都溶洞群以及中国三大梯田群之一的上堡梯田,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魅力名县和中国最受游客喜爱的地方。
华南农业大学“三走进三了解三提高”主题实践活动成果汇编
作者:中共华南农业大学委员会保持共产党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华南农业大学“三走进三了解三提高”主题实践活动成果汇编
地域单位、里甲组织与信仰空间:赣南客家农业社区安西三堡的个案
作者:杨品优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西三堡  康王  里甲  村落社区 
描述:乡民们调整了康王的祭奠组织和活动周期。宋元地域组织、明清里甲赋役组织成为社区空间的过程,揭示了地方社区生成和重组的某些机制。
土楼文化与乡村资源契合的休闲农业旅游探析:福建省南靖县书洋
作者:林岭 许一芳  期号:第22期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业旅游  乡村旅游  开发构想  南靖县  福建土楼  福建省  石桥  旅游产品  休闲农业  土楼民居 
描述:着土楼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石桥村也逐渐进入游客们的心里。该文仅就其旅游开发问题进行一些探讨。1石桥村的旅游区位条件石桥村位于南靖县的西南部,南面与平和县相邻,西面与永定县一山之隔,东、北面与该县的船场镇、梅林镇相连接。
发展客庄聚落文化与生态观光策略之研拟 以屏东县万峦乡五沟水
作者:江觐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聚落保存  社区营造  文化资产  生态观光 
描述:態資源及民情風俗,使得背負歷史的社區能夠透過改造而再次活絡起來。 本研究以台灣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客家社區-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客庄聚落保存與結合生態觀光旅遊。2008年政府依文化資產法指定五溝水為「客家傳統聚落」,它是第一個通過聚落登錄的村落,也是政府規劃第一個要保存的客家聚落,對於客家傳統聚落的保存與延續深具意義。該社區數年前即開始規劃發展,居民陸續參與,但因意見分歧,加上法令尚未完善,因此進行速度緩慢。本研究從文化資產與聚落保存之價值探討切入,深入了解該社區之歷史軌跡、文化資產現狀、生態資源盤點、居民參與現況、支持與反對之看法、法令造成之障礙等。其中探討重點之一是社區開放生態觀光所帶來的人為干擾與破壞。生態旅遊仍屬旅遊範疇,其相關活動及遊客消費行為可提高當地社區經濟收入,關鍵在於如何掌握生態與經濟的平衡,方能漸漸導入「永續價值」的觀念。 本研究以實地觀察、深度訪談、公部門資料檢視、居民資料檢視等方式進行五溝水社區第一手資料收集彙總,再經過SWOT分析,將研究對象通過評價找出其內部的優勢、弱點,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然後進行分析並藉以制定相對應的發展策略並提出可行性之建議,期望能藉由逐步保存五溝水客家文化資產,得以增強客家文化傳承,促進地方觀光,並提升居民之生活品質與社區產業經濟,達到永續生存與發展之目標,讓客家文化得以代代相傳。 對於未來是否要將五溝水推展為重要聚落,成為特定專業區,這是非常專業之問題,對居民權利義務之影響也非常大。因此,也是後續研究的重要課題,必需總體審慎評估居民之意向。五溝水聚落保存之最高原則是文化資產保存,但背後要有各方能量之支撐,否則無法達成目標。
上页 1 2 3 ... 6 7 8 ... 23 24 25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