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097)
期刊(4703)
学位论文(891)
图书(371)
视频(160)
会议论文(136)
图片(2)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097)
期刊 (4703)
学位论文 (891)
图书 (371)
视频 (160)
会议论文 (136)
图片 (2)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64)
2014(5730)
2013(1021)
2012(1058)
2011(1008)
2010(866)
2009(460)
2008(415)
2007(246)
2001(12)
按来源分组
赣南日报(313)
客家研究辑刊(311)
政协天地(22)
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中华奇石(2)
中国财富(2)
糖烟酒周刊(2)
视野(1)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
咸宁学院学报(1)
麒麟舞:见证客家人的迁徙史
作者:王敏 钟芬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麒麟博物馆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王敏通讯员钟芬)麒麟舞是深圳客家人迁徙和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物证,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为了保护和传承深圳麒麟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深圳“麒麟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 “麒麟博物馆”位于龙华新区大浪办事处下岭排社区居民活动中心三、四楼,共400余平方米。
诠释地名溯源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瑞 我对地名的钟爱,最先缘于广泛流传于赣州老城区百姓中的一些地名民谣,如“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得来”“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一(夜)光山、二码头、三潮井、四(慈)姑、五道庙、六合铺、七姑庙、八角井、九曲巷、十(世)臣坊”“大码头的水、二城门的风、营角上的嘴、大庙里的神、光孝寺的钟、东门
洪围,坑梓客家文化的“见证者”
作者:杨剑锋 阮阿萍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洪围内部一角已破败不堪。 洪围是坑梓辖区最早的客家围龙屋之一,始建于康熙30年(1691年),是当地黄姓家族二世祖黄居中所建,也是当地黄姓家族最早建立的围屋。近日,记者随坑梓办事处工作人员探访了这座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围屋,通过它了解坑梓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风格彰显农耕特色 洪围位
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发展考察研究:以连城姑田“游大龙”为例
作者:温艳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西客家民俗体育  发展  姑田镇  “游大龙”活动 
描述: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一、姑田“游大龙”活动具备体育的双重属性。二、姑田“游大龙”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中,体现了不同的活动形态、民间意识形态和民间权威组织力量的倾向性。三、以国家非
客家人,我们共同的名字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寻根谒祖,千里还乡。8月14日上午9时,位于赣县的江西客家博物院迎来了上百名来自台湾的客属宗亲。 尽管云厚天低,雨滴飘洒,但未能挡住他们在“客家摇篮”赣州祭祖的热情。 赣州是台湾客家乡亲的原乡故里,从赣州漂洋过海迁移至台湾的客家子孙数以百万计。 乡音难改,客家情深。借着此次在赣州参加第六届海峡
《客家春耕》:演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记者王长颉 近日,在江西省首届农民工才艺大赛中,由兴国县文化馆选送的小戏小品《客家春耕》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一等奖。11月3日,记者前往兴国,采访了《客家春耕》的主创人员,探寻该作品幕后的故事。 “赶出来”的好节目 《客家春耕》的主创人员之一、兴国县文化馆馆长肖远明告诉记者,《客家春
打造客家人的“故宫博物院”
作者:李慧戴铷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你们看,这块玉石上镶嵌着花轿、唢呐、迎亲队,体现的是客家人‘娶亲嫁女’的习俗,而这块玉石上雕刻的则是坐在围屋里打冬头帕的客家妇女……”7月16日,几名游客来到位于龙南县里仁镇的客家文化艺术博物馆,一边聆听博物馆负责人王光岩的介绍,一边认真地欣赏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工艺品。大家都被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文化
留住时间的味道构筑城市的脊梁
作者:张尉心 虞宵 李昌战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甘坑生态文化创意村保留客家文化,成为市民找寻都市田园梦的新去处。 ▲南岭村社区组织摄影家到求水山客家民俗园开展“拯救本土客家文化大行动”,对2000多张珍贵老照片进行翻拍保存。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尉心 通讯员 虞宵 李昌战/文 冼余汉/图 根植南粤大地,传承千年客家文明。 龙岗,
客家人物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智 叶剑英 在那个没有标志的 粤北早春 他觅到关于黎明的箴言 就贴在1915年东山中学的 某一角。说 梅开之后寒霜将褪。 于是信念就像一枚胎记 长在 瞳孔的最深处。 让眼睛执着地穿越长夜 寻找光明。 每一次当历史艰难在 路口彷徨 他拔剑而起 从魑魅暗流中劈云见日 于荆棘乱蓬中斩妖灭魔 让暴雨狂澜中
痴迷客家文化的客家人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燕特约记者朱建华 叶林是一个唱着客家童谣、看着赣南采茶戏、吃着黄元米馃长大的土生土长的赣南客家人。“这辈子我是为客家文化而生的。”近日,记者采访叶林时,他这么说道。他也是这样做的。20多年来,他穿梭于村落屋场小院、乡间田野,听当地农民唱山歌、讲故事,收集整理各种客家文化资料,让《客家白鹭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