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深圳特区报>  麒麟舞:见证客家人的迁徙史

麒麟舞:见证客家人的迁徙史

作者:王敏钟芬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2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B01版:人文天地

【入库时间】20130130

【全文挂接】

【全文】

麒麟博物馆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王敏通讯员钟芬)麒麟舞是深圳客家人迁徙和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物证,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为了保护和传承深圳麒麟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深圳“麒麟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

“麒麟博物馆”位于龙华新区大浪办事处下岭排社区居民活动中心三、四楼,共400余平方米。博物馆以详实的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麒麟文化的渊源、麒麟舞的产生和流传、客家人与麒麟舞、深圳麒麟舞等内容。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仁兽,象征着祥瑞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麒麟形象为主题的舞蹈源于上古时期人们的拟兽类舞蹈,这类舞蹈到唐代日益成熟,在客家人历次南迁过程中保留并逐渐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麒麟舞,表达着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深圳是客家聚集地区之一,深圳民间活跃着多支麒麟队。深圳有五支表演队伍都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船坑舞麒麟、坂田永胜堂舞麒麟还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船坑舞麒麟,始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大船坑舞麒麟由谢氏家族代代相传,几百年来较完整地继承和保留了祖先传下来的八节(也就是八套)舞麒麟套路、十套拳术以及十二套刀、棍、叉等武术表演。坂田永胜堂舞麒麟,由坂田永胜堂麒麟队创始人熬头四(花名)于1840年创编,主要分布在深圳龙岗区坂田街道、宝安区西乡街道等地,沿袭至今已有173年的历史,传承了十二代。

另三支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麒麟舞包括出现在民国时期末年,流传于龙岗一带的龙城舞麒麟;有250多年的流行于观澜一带的观澜舞麒麟;有100多年历史,流行于罗湖区中部黎围村(现为水库新村)的黎围舞麒麟等。

大浪办事处负责人表示:建立麒麟博物馆,就是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据了解,该办事处还将编辑《舞麒麟》和《客家山歌》两本非遗书籍。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