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与赣南客家文化
-
作者:林晓平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苏轼 苏东坡 阳孝本 郁孤台 天竺 惠州 夜话亭 南安 禅院
-
描述:赞、记等,这在苏轼的创作生涯中以及在赣南客家文化史上,都是一件颇有意义的盛事。
-
兴国山歌的传承与审美
-
作者:赖剑明 王宇扬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兴国山歌 传承方式 审美 文化价值
-
描述:和借鉴意义。
-
客家妇女与中央苏区
-
作者:黄定平 蓝宇蕴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妇女 中央苏区 红军 中央革命根据地 男子 兴国县 敌人 寻乌 上杭 才溪乡
-
描述:永定还是纯客县。毫无疑问,客家儿女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客家精神也
-
“蓝大将军节”的展演与变迁
-
作者:陈文红 杨成弋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蓝大将军节” 展演 变迁 文化认同
-
描述:化展馆建设,使之成为传承的载体;在畲族小学开展乡土教育、适当嵌入本地畲族文化内容,实现对下一代的民族文化教育;积极联络外出发展的乡贤,争取他们对家乡的支持以实现蓝村畲族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
-
栗园围香火龙的展演与价值探讨
-
作者:钟俊昆 赖一捷 廖小凤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围屋 栗园围 香火龙
-
描述:栗园围香火龙是源于军事的宗族式民俗,现已形成了扎龙、起龙、出龙、拜厅、舞龙、游村、放龙、送龙等为一体的元宵节期间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对沟通客家人情感,增进海内外客属的文化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
客家与畲族关系:一个客家学研究历久弥新的命题
-
作者:陈文红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学研究 畲族 客家源流 赣闽粤边区 客家人 关系研究 客家族群 客家研究 命题 融合说
-
描述:。在漫长的历史时段里,客家族群一直徘徊于“正统”与“蛮夷”之间,为此这个族群饱受磨砺。从清代开始,客家族群开始了对“正统性”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并由此建构出客家人纯正的中原华夏贵胄后裔身份。本专栏刊载赣南
-
大气、灵气与底气——评《客家人与中国苏维埃革命运动》
-
作者:谭元亨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大气 运动 中国 井冈山 部队 目的地 毛泽东
-
描述:大气、灵气与底气——评《客家人与中国苏维埃革命运动》
-
温床与中枢:南宋与明中叶赣南在客家民系中的地位
-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赣南 客家人 畬民 汉化
-
描述:明中葉,湘贛閩粵邊區再次爆發大規模的畬漢人民大起義,王陽明出任南贛巡撫,剿撫並用,平定了起義,並採取措施,促成大量畬民轉化為客家人。在這一過程中,贛南是湘贛閩粵邊區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對客家民係迅速發展起到了中樞作用。
-
三湾与狮潭溪谷地区客家聚落与宗教空间
-
作者:潘朝阳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湾乡 狮潭乡 客家聚落 宗教空间
-
描述:台湾苗栗县的三湾乡和狮潭乡,是客家先民艰辛拓殖的狭窄溪谷平原型聚落,被视之为“后山型开发区”。依据文明三层立体结构由下而上的推理顺序,从阐述这一区域的地理基础入手,详细探讨客家先民在此区域的开发性格、开发状况、民间宗教性质及其在聚落的空间形态。
-
论清代汀州的儒学与客家社会变迁:以清初王廷抡的兴学为考察重点
-
作者:黄洁琼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汀州 儒学 客家社会变迁
-
描述:明清之际,汀州地区的儒学教育屡遭兵焚而受到严重破坏,以清初王廷抡为代表的地方官员采取各种举措振兴儒学,使汀州落后的文化面貌得到改变,儒家伦理道德深入人心。这个事例说明,教育发展与儒家思想传播和社会文化变迁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上页
1
2
3
...
5
6
7
...
15
16
1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