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43)
期刊(582)
学位论文(54)
视频(24)
图书(10)
会议论文(6)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543)
期刊 (582)
学位论文 (54)
视频 (24)
图书 (10)
会议论文 (6)
按年份分组
2015(24)
2014(759)
2013(306)
2012(302)
2011(250)
2010(216)
2008(120)
2006(28)
2003(7)
2001(2)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375)
广州日报(51)
海峡导报(39)
客家文博(7)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4)
时尚旅游(2)
嘉应大学学报(2)
科学与文化(2)
当代护士(综合版)(1)
工会博览(下旬刊)(1)
客家迎亲
作者:陈留弟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接亲,赣南客家人叫迎亲,男方叫“娶亲”,女方叫“过门”,在整个婚礼中是一个高潮。在传统的婚姻礼俗中,一顶花轿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道具。花轿的种类及样式繁多,简单的有两人抬的,中等有四人抬的、八人抬的,还有十六人抬的豪华大轿。兴国茶园的花轿是木制结构,一般选用樟木、梓木等木材。造型类似四方四角出檐的
客家路会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条条蜿然细长的通道。对于他们来说,荆棘丛生、峭壁悬崖绝不会成为他们出入山里的障碍。他们手有锄头镰刀,自
客家番薯制品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杨遵贤 番薯,又称红薯、地瓜,遇上年成不好,稻米紧张的时候,是其他农作物无可替代的充饥食粮。它有多种制品。每年秋季,番薯收成后,农家通常除了留种外,先将它们分出大、中、小三种。大的磨粉或切片,中等的在冬春季节蒸煮吃,小的煮半熟或切开或煮半熟晒干。 刷薯粉是项较为复杂和繁重的劳动。刷薯粉之前,要
客家人的风俗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赣州市红旗二校五(5)班 曾姝瑜 朋友,当你们乘坐K2公交车时,就会很有亲切感,因为每当车子经过一站时,就可以听到三种语言的提示语,第一种是建议推广的普通话,第二种是世界通用的英文,最后一种就是亲切的客家话了。假如你是客家人,听到自己家乡的语言,你一定会觉得有种家的温暖在你身边。 一千多年前,
水墨客家
作者:廖君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我的客家 我朴素的客家 是一件华夏子孙从中原背到南粤的传家宝—— 一幅气韵极致、境界超然的水墨国画 墨即是色,水晕墨章 安静的山水 却听得见怦然心跳 是的 我们客家的史诗中 离不开两个字——“迁徙” 然而在这看似颠沛的画卷背后 隐藏着客家人低调的骄傲 骄傲我们跋涉的脚步是如此的淡定 披荆斩棘,欢歌笑
新客家细数儿时端午回忆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采集 张贵花吃不到家乡的粽子,就到超市买几个应节。 蒋保丽小时候端午节吃鸡蛋,如今到惠州生活,入乡随俗买粽子过端午节。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端午节即将来临,吃粽子、赛龙舟是惠州人的传统节目。如今,惠州汇聚了越来越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惠州人。他们对小时候在家乡过端午节有哪些回
客家安席礼仪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钟明山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客家祖先将中原的礼仪与南方土著人的规矩优势互补,渐渐地形成了一整套较为规范的风俗习惯。这从办理红白喜事的安席礼仪,便可窥一斑。 安席二字好写,但安席却并不容易。每一个家庭遇到红白喜事时,都希望办得风风光光。所以,均得请地理先生把好安席一关,免得当场招惹亲戚的不满,或
客家媳妇山东女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勤劳的客家妇女。蓝巧摄于大埔(图文无关) 【家事春秋】 吴松山 我的母亲孙翠香,山东人氏,今年七十有五,养育了二子一女。母亲有其平凡的一面,也有其不平凡的一面,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女人,为了照顾远在千从未谋面的家婆,毅然告别婚后不久的丈夫,只身一人千迢迢来到南方,在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的日子,带着三
龙南杨村:客家山村古韵浓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造型独特的石拱廊桥——太平桥。记者许军摄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及“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的燕翼围。记者许军摄 端午节期间的池塘龙舟赛,吸引着八方来客。杨炜摄 傅亮记者许军 在钢筋水泥的现代城市里住久了,如果想要找一处风景、风俗与风情俱佳的乡村去走走,怀古思悠,放飞心灵,
悠悠客家歌浓浓 客家情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李少凤 【星座】 在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梦里客家》主题晚会上,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客天下》和梅县山歌剧团表演的《自古山歌从口出》唱响客都梅州,听醉了现场18000多名观众。这两首歌的歌词就是出自梅州著名词作家陈昌环之手。日前,记者专访了陈昌环,听他讲述如何用浓浓的客家情谱写出悠悠
上页 1 2 3 ... 5 6 7 ... 29 30 31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