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闽南客家妇女的“笠披”与“头帕”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民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闽南客家妇女的“笠披”与“头帕”
闽南畲族的闽南化:以福建诏安美营畲族村为例
作者:张小聪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畲族文化  闽南文化  福建  文化保护  市政协  研究者  民族村  漳州 
描述:等地,雷姓主要分布在华安、平和、东山等地。闽南这些畲族目前的状况如何?受闽南文化的影响有多大?畲族文化的保护存在什么样的危机等现实问题,应引起畲族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以福建最大的民族村诏安美营
南方语言学 第1
作者:甘于恩  来源: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南方语言学 第1
南方方言研究论稿
作者:刘泽民  来源:上海:中西书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南方方言研究论稿
南方语言学 第3辑
作者:甘于恩  来源: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南方语言学 第3辑
南方言的历史演变举要
作者:郑材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普通话  历史演变  客家话  面条  赣州市  洋火  音素  典出人  世居 
描述:明显的例证之一是:在此之前赣州市区的中小学全部用赣州话进行教学,此后才逐步改用普通话。第二次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北方党政干部南下开辟工作,便把普通话带到了赣南的每一个角落,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和电影事业迅速发展,使方言再次受到冲击。冲击的结果明显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通话的运用已经从学校教育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城镇逐步走向农村;二是本地区的方言从普通话中吸收了一
南方言地名研究
作者:曾新 曾昭璇  期号:第3期 来源:广东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地名  十万大山  火山岩  环礁  “那”  地名分布  南海诸岛  客家地区  韩江三角洲  围龙屋 
描述: 岭南古地名难懂,研究不易。由于古地名较多,争论亦大,笔者知之不多,但仍有兴趣参加讨论,故选一些地名试作如下探讨,就正专家。
闽南文化的特色及基地缘背景分析
作者:司马慧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地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南文化  文化特色  地缘背景  福建  冒险性  保守性  开放性 
描述:闽南文化是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文化特征既不同于闽中的三山文化、闽西的客家文化,又不同于闽北的理学文化、闽东的畲族文化,是一种独具特色、山海兼备的区域文化。本文正是从闽南的特殊地缘背景来论述其所具有的诸如冒险性与保守性并存、开放性与封闭性兼备等一系列文化特征的。
闽南人与客家人
作者:汤漳平 许晶  期号:第6期 来源:寻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南人  客家文化  闽南文化 
描述: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因此,在谈到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之前,先要讲到闽南人和客家人。
试论客家方音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负迁移
作者:王水蓉  期号:第7期 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语音  负迁移  对策 
描述: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作者所从教的院校地处赣州——客家文化摇篮,学院绝大多数学生来自赣南、闽西、粤东三大客家人聚居地.由于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客家学生在英语语音系统学习中往往存在各种偏误.本文从语言迁移理论着手,着重探讨了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系统习得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