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894)
报纸(2870)
学位论文(695)
图书(637)
会议论文(193)
视频(131)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3894)
报纸 (2870)
学位论文 (695)
图书 (637)
会议论文 (193)
视频 (131)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133)
2014(4804)
2013(625)
2012(659)
2011(638)
2009(289)
2006(92)
2004(58)
2003(38)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00)
闽西日报(381)
客家研究辑刊(317)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66)
农业考古(46)
嘉应大学学报(38)
学术研究(21)
源流(11)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贵州文史丛刊(2)
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社会现代化
作者:段友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村落  家族  风俗习惯  研究 
描述: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社会现代化
《千年回望》描绘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土楼、石牌等等,以“边走边读”的形式,动态地勾勒出客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对客家的历史、现实
走进客家社会:我的田野经验:从契书看清代梅县的村落文化
作者:房学嘉  来源:“区域社会与文化类型”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察,可以较为系统地对梅县客家传统社会结构原力作一历史的透视。
改革开放以来的赣南区域经济旅游业发展(1978—2005)
作者:廖燕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区域经济  旅游业  发展 
描述:出明显的政治色彩,有关部门也没有以旅游业的发展来当作经济发展的指标。第二阶段是以赣南旅游业真正开始发展的1989年为序,在该阶段里,赣南被列入了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变,从而促使了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旅游、客家旅游、生态观光旅游等专题旅游开始形成,特别是在1998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以来,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同时,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更为明显。第三阶段是进入2000年以来,赣州做出了新的城市定位,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等招商政策,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准确的城市定位,“旅游旺市”的策略,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加之旅游发展政策上的优惠,经济上的投入,旅游业也相应地得到发展,在接待人次,提升旅游形象,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方面都得到了质的改变。从本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发展既是推动,又是制约因素,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两者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最后,本文根据赣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超旅游”、“泛旅游”的概念。
天光云影共徘徊——客家文化(校本)语文教学的整合渗透初探
作者:廖登发  来源: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传统性有机融合的
调查研究决策咨询 2006年龙岩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专辑 总第31期
作者:张树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调查研究决策咨询 2006年龙岩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专辑 总第31期
调查研究决策咨询 2007.4 龙岩市建市十周年特刊 总第29期
作者:张树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调查研究决策咨询 2007.4 龙岩市建市十周年特刊 总第29期
跨越海峡:两岸客家的谱牒情缘
作者:丁和隆 曹永英  来源:2007年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  谱牒  情缘 
描述:杭县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立,以及由此开展的跨越海峡的读者服务工作,为两岸客家人寻根谒祖族谱对接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交流平台。
广东梅州客方言词汇内部差异比较研究
作者:李玉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梅州客方言  词汇  差异  一致 
描述:其内部差异的成因。特别是对外省市接壤的周边各县的词汇进行考察和分析,因为这些县市或是交通阻塞,外界交流接触少;或是外界经济文化交流较多,受到强势方言粤语的影响;或是潮语区的县市比邻,受潮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作者:钟昌火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客家民俗  民俗文化  旅游开发研究 
描述:“求新、求异、求知”等旅游需求,推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赣州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俗称赣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最大的客家聚居地和发祥地,以“客家摇篮”闻名内外。这里保存有丰富的客家民俗文化可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包括物质民俗旅游资源、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特色鲜明,具有重大经济和文化价值。然而由于长时间以来对民俗文化及其旅游价值的认识不足,加之民俗风情的现代化,导致赣南独特的客家民俗文化正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因此,对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进行整理、挖掘、开发利用和保护,势在必行。这不仅能发挥其应有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也能促进赣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并在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做好客家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
本文首先对客家文化及客家民俗文化的形成、演变进行阐述,分析影响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经济、移民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特色。接着对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进行梳理,包括物质、社会、精神三类,并以客家围屋、客家祠堂、竹篙火龙节、客家傩戏、“九狮拜象”、客家婚俗为典型,对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详细阐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理论、经验及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因此本文在分析了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SWOT法和旅游项目评估理论对赣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分析、评估,最后提出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和开发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促进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增强客家民俗旅游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赣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