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52)
期刊(299)
视频(91)
图书(35)
学位论文(15)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52)
期刊 (299)
视频 (91)
图书 (35)
学位论文 (15)
会议论文 (5)
按年份分组
2015(91)
2014(378)
2013(101)
2012(110)
2011(149)
2009(72)
2007(22)
2006(19)
2002(1)
按来源分组
东江时报(19)
江西教育(3)
中州学刊(2)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
山西教育:高中理科版(2)
环境杂志(1)
艺术百家(1)
出版参考(1)
全国新书目(1)
矿业装备(1)
“中秋征歌”启奏客家文化节先声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王俊/文 齐洁爽/图 记者从第三届客家文化节组委会获悉,在深圳市委宣传部的重视与支持下,第三届客家文化节即将拉开帷幕。基于深圳是现代移民城市与世界客家人“窗口”的特点,本届客家文化节的主题是:创造活的文化、承接新的传统,打造“新客家文化”。由本报文体中心参与主办的“新客家民谣·中秋传情”歌
新客家接父母来惠过中秋 中秋之夜新老客家纷纷走出家门赏月放灯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昨晚,市区下埔滨江公园,明月、孔明灯、笑脸相映成辉。 “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昨日是一年一度传统中秋佳节,赏明月、思亲人、庆团圆成为新老客家的节目。昨夜,鹅城华灯璀璨、月朗星稀,海滩、景区、公园、广场、大街小巷处处人声鼎沸、喜气洋洋,许多市民早早就走出家门,外出赏月、放灯,也放出自
为了心中的“客家之旅” ――访印尼华侨吴能彬
作者:詹鄞森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土楼客家文化节的开幕,使龙岩又一次凝聚了全球华人的目光。 前段时间在闽西宾馆,记者专访了前来参加土楼客家文化节,并参加客家圣殿、客家博物院奠基的印尼华侨吴能彬博士。他说,作为客家游子,我又一次回到祖国,重走客家之旅,感 到十分愉快。 他说,今年4月22日,他作为火炬
破天荒第一首以“鸭汤”为由的美食民谣;第一首以汤代酒的客家
作者:劳毅波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波波觅食 图、文/劳毅波 喜满屋嘿笑满堂, 不敬美酒敬鸭汤。 酒喝多了伤脾胃, 白鸭滋补身健康。 喝上这碗美味汤, 冠豸美景记心上。 喝上这碗友谊汤, 相聚虽短情谊长。 喝上这碗祝福汤, 事业有成庆吉祥。 敬汤敬我客家情, 情深意切一口干。
梅州着力打造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2008年3月24日,在解放思想大潮中,梅州成功召开了一场让全广东感到震撼的“绿色崛起”高峰论坛,在专家、学者、传媒的共同努力之下,绿色的经济生态,绿色的政治生态,绿色的文化生态,绿色的社会生态成为论坛最热议的话题,一时间,梅州山区被浓郁的绿色崛起氛围沾染得春意盎然。广东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了这次高
退休老人骑单车挖掘客家文化编撰的《客家缘》80万字,讲述惠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老人们在现场调查、记录客家文物。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几本《客家缘》,凝聚了几位老人多年的心血。 《客家缘》第四卷近日和市民见面了。四卷《客家缘》用80万字刊登了近400篇反映客家文化、经济发展的文章,推介了惠州80多位客家精英。记者了解到,这么浩瀚的工程是
两岸客家同一脉 ――写在“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
作者:钟德彪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近日台湾李氏宗亲在上杭族谱馆查阅族谱资料。 傅长盛 摄      由国台办《两岸关系》杂志社、福建省台办、龙岩市委和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今天在龙岩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将就客家文化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价值,客家文化与两岸经济
岭南文化三人行·深圳客家围屋 石屎森林中 堪忧“活化石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深圳在岭南历来被看作一块文化飞地,与周遭浓浓的“粤”味形成强烈的反差。可是,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星罗棋布的厂房工地间,这里却隐藏着200多座传统客家民居,这些“石头的史书”书写着鹏城与岭南的文化血脉。可深圳发展的车轮越转越快,这些“活化石”面临的威胁也与日俱增。 深圳现存的200多座
惠州方言困惑苏轼父子 我市学者认为该方言形成于先秦时期客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惠州一些民间活动中,主持人一般都边唱惠州民谣边跳舞。 惠州本地人一般都用方言交流。 尽管惠州方言日渐式微,但它还有很深的生存土壤。 掌牛仔,掌牛奴, 餐餐食饭捧香炉。 马鲛咸鱼你冇份, 臭风咸菜一蒲芦。 读过林慧文先生编注的 《惠州民间歌谣》一书的人,想必都对这首《掌牛仔
平日勤劳持家、温顺如水,遇事敢闯敢闹、敢爱敢恨 喝娘酒
作者:林洁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 林洁 妇女节·说女性② 有人说,是客家女人撑起客家族群的天空。 曾经,家头教尾,灶头镬尾,田头地尾,针头线尾,全是客家女人的活。客家男人一辈子,大多只负责朝着读书、当官、做生意这条光宗耀祖的大道前行,无论成功与否。于是,“勤劳刻苦”的头把交椅,自然首推客家女人稳坐。 如今,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