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有千千结——刘忠将军故乡情
-
作者:苏剑
期号:第2期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故乡情 将军 中共党史 闽西客家 中央军委 上杭县 古田会议 人物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经济
-
描述:“五一”节这天,我们应中央“中共党史人物传”编委会之邀,赴京撰写《刘忠传》。刘忠是从闻名遐迩的“将军之乡”——上杭县才溪乡走出的一代名将,位居“九军十八师”之首。戎马倥偬的一生,功高德重,堪教后人敬仰。
-
从古契书看客家民俗——以粤东梅县和台南高雄屏东地区为重点分析
-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契书 客家 家族 宗族 房亲 继嗣
-
描述:作者在梅县获见一批地方古契书。古契书的内容涵盖非常广泛,产权变更类的比重相当大。鉴于前人多从法学或史学的角度去审视古契书,本文的介绍仅限于古契书的一个门类———民俗文化,旨在尝试利用古契书提供的资料,探讨粤东梅县传统社会的结构与原动力。
-
客家赖氏迁徙源流考
-
作者:赖观扬 赖一光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赖氏 龙南县 桴源 源流考 公元前 饥荒 源远 迁徒 宁都县 三国时期
-
描述:,为赣南的开发和客家的文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赖氏迁徒的溯源 赖民迁徙源远流长,历事浩繁。我们所据资料,难以周全。为抛砖引玉,取得大家共同研讨,现据可资材料,对赖氏的迁徙,作考于下,请有识之士多提意见,批评指正。
-
清代闽西客家的乡族自治传统:《培田吴氏族谱》研究
-
作者:郑振满
期号:第4期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乡族自治 清末新政 闽西客家 家族组织 族谱
-
描述:汀县培田吴氏家族的族谱资料,可以发现闽西客家的乡族自治传统,与晚清地方自治有历史渊源。培田吴氏的家训、家法与族规,体现了家族自治的理想模式。培田吴氏的各大支派和社团组织,对乡族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
-
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馆藏品(2)
-
作者:陶晓俊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博物馆 藏品 文物 民俗 大余县 家族 乾隆
-
描述:戴弟元、戴均元、戴心亨、戴衢亨家族合称“一门四进士,叔侄俩宰相”。在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同朝为官,时人誉为“西江四戴”,其中戴衢亨是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状元。其家族在江西大庚(今大余县)乃至正个客家地区可谓“名门望族”影响甚广。图\文陶晓俊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馆藏品(2)@陶晓俊
-
陇西新浦李氏宗谱
-
作者:李瑞廉修谱总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陇西新浦李氏宗谱
-
客家第一宗祠李氏大宗祠
-
作者:李文辉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文信息(行游数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祠 名胜古迹 中国 建筑物 历史文物
-
描述:薄荷片推荐:上杭李氏大宗祠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凡闽始祖李必德公建造的宗柯。从李火德入闽至今800余年,
-
赣南围屋
-
作者:四平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围屋 家族 人文景观 客家民居 自我个性 历史感 世代 格局 山岭 气象
-
描述:的围屋,我不仅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绵延不绝的气象,也深深体味到它们于无声无息中释放出的沉郁、绵长的历史感。晋末的战乱让世代生活在中原的人们南逃避祸,以期保全家族的香火;唐代的
-
古今旗杆建筑奇观
-
作者:林长华
期号:第4期
来源:建筑工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旗杆 聚居地 建筑物 客家地区 广东梅州 建筑小品 闽西南 花岗岩石 家族
-
描述:,柱上雕刻各种图案。说来有趣,这种石旗杆并不用于悬挂旗帜,而是作为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者的荣耀标识。原来,古时候客家人中如果有谁考
-
客家围屋,无围不成村
-
作者:吴智宏
期号:第6期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始兴 客家先民 土著居民 家族 围屋 迁徙 考证 聚居 抢劫 防范
-
描述:据考证,围楼得以兴建的缘由,是各地几经辗转迁徙至此的客家先民,在立足生根后,为避免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冲突、防范山贼和土匪抢劫财产,而生发必须建造坚固住房、大家族聚居以自保平安的念头。始兴围楼就这样应“念”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