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15)
期刊(329)
学位论文(89)
视频(16)
图书(7)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15)
期刊 (329)
学位论文 (89)
视频 (16)
图书 (7)
会议论文 (5)
按年份分组
2015(16)
2014(578)
2013(424)
2012(441)
2011(400)
2010(339)
2009(169)
2008(164)
2003(3)
2000(1)
按来源分组
南方都市报(125)
其它(106)
香港文汇报(49)
深圳侨报(41)
旅游纵览(2)
花都乡音(1)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
福粤公蔡氏宗亲联谊会;《蔡氏文化荟萃》编委会(1)
东方论坛(1)
國文學誌(1)
荣登《广播歌选》封面的客家歌手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邱明烨 今年5月,大余县市民惊讶地发现,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杂志——《广播歌选》第五期的封面人物是该县村镇农民业余剧团的副团长刘晓勇和他的搭档黄小玲。封面上他们两人身着客家传统服饰放声歌唱,杂志围绕他俩这一“茄子辣椒”组合进行了报道。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刘晓勇数十年来一直坚守心中的“演艺梦”,
高雄美浓田园音乐节发表客家童谣专辑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童谣《野来野去唱生趣2》11月17日晚在高雄市美浓区中正湖畔举办发表会,洋国小学生和6名童谣创作者演唱了12首歌曲,听众在田园气氛中聆听曲调轻快的客家童谣。据悉,这一天是“美浓田园音乐节”活动第二天,高雄市客委会在中正湖畔举办童谣发表会。这张客语童谣由知名客家歌手林生祥担任唱片策划,历经8个月
坪地客家民居“养在深闺”
作者:陶清清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淹没在钢筋水泥中的客家围屋。周游 摄 坪地低碳城附近的一处客家围屋和碉楼,已经破败,保护刻不容缓。 周游 摄 不久前,龙岗邀请业内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讨客家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大计。10月16日,本报以《龙岗欲造深圳“客家之都”》为题,报道了龙岗打造“六区一都”建设文化城区的设
麒麟劲舞山歌嘹亮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六联社区居民表演太极凉帽舞。 本报记者 包国军 通讯员 王毅龙 文/图 以“一社区一文化品牌”为重心,传承培植客家文化精华;以客家山歌为抓手,全力打造客家文艺精品;以保护客家文化文物为出发点,加强文物申请及管理措施……近年来,坪地街道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加大对客家文化发展和保护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
酿对烧长命菜“又醉又饱”客家年
作者:闵凌欣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尽管孩子都已经人高马大了,练建安仍然清晰地记得,那年春节自己作为“新姑爷”上门的趣事。 现为《福建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的练建安,是地道的武平客家人,妻子的娘家也在武平。“客家的风俗,正月初二要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带上小母鸡、米果、糖果、香烛等,到了岳父母家,要在祖先灵前烧
探寻客家文化了解先人历史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包国军、通讯员张全聚报道:10月20日上午,坪地街道六联社区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孩子开展了一场寻找客家文化之旅活动。 活动当日,社工们带领孩子们探访了坑世居,并联系了一位80岁的阿婆,为他们讲解关于吉坑世居和客家人的故事。接下来,社工还将继续组织小朋友们在社区内寻找客家人的文化古
客家端午习俗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宁江炳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对于汉民族来说,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大节日。端即初之意。端午习俗,汉民族都差不多,无非是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但各地又有许多独特之处,客家人过端午就自有许多独特民俗文化。 食文化:一是裹粽子。客家人过年炸煎糍、蒸年糕,过清明节做暖菇糍,过中秋节吃月
“匟床”与起床
作者:丘桂贤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俗语正解】 起床,客家人叫作“匟床”,“匟”读作hòng(音项)。这种叫法也别具一格,究其来由,乃是古义之引申以及语言避讳的结果。 匟,【篇海】口浪切。匟牀,坐牀也。“牀”俗作床,古时亦指组合的家具,可供坐卧之用,如唐·元稹《夜坐》诗:“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卧满牀。”另外,“牀”也指坐卧之状,
客家梦乡
作者: 南河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红灯笼飘荡 谢公楼寻醉是否闻得到唐朝的酒香 朝斗岩的烟霞 惠门的流光 云骧阁的风月 三元阁的暖阳 两棵古
峇株客家公会使用新会所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四海客风】 马来西亚峇株巴辖客家公会耗资50多万令,在市区依斯迈路自置新会所,并增设“客家文物馆”,收集有关客家人的文物史料及珍贵照片。该会于2012年12月20日邀请马国卫生部长拿督廖中莱、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总会长拿督杨天培、永久荣誉会长丹斯里吴德芳、峇株巴辖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