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市话融客家方言而衍生发展,独具梅州古城区域文化特色 双声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壳格嘀咕美改挤姑溪小”……这一连串基于客家方言说出的话语是什么意思?经过梅江区下市话代表性传承人杨伟煊的一番解释,记者才明白,原来这是下市话,讲的是“客都梅州好”的意思。为什么简单的5个字用下市话表述要10个字?下市话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它在历史上发挥过怎样的作用?随着他的介绍,我们走进了下市话的
-
台湾六堆客家文化园区十月开园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四海客风]
“六堆客家文化园区”是台湾第一个省级的客家园区,定于2011年10月22日开园与民众见面,成为高屏六堆地区新地标,同时将举办「幸福好客」、「忠勇遶堆」及「食在好客」主题系列活动
-
一次客家行 一生摇篮情 ——记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赣州之行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李兴满 记者李丽
10月17日至18日,“再聚原乡——追寻客家迁徙路”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一行在客家摇篮赣州采访,热情好客的赣南客家乡亲端出香醇醉人的糯米酒,献上精彩纷呈的采茶戏,盛情欢迎两岸媒体记者的到来。短暂的赣州之行,给两岸媒体记者留下了永恒的美好回忆。
赣南师范学院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馆、
-
上杭成立闽西首家客家木偶艺术协会
-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导报讯 (记者 鹏波 寒伟 见习记者 秋华)闽西首家客家木偶艺术协会近日在龙岩上杭县成立。
上杭客家木偶艺术协会是由木偶艺人、木偶艺术爱好者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成立后将对客家木偶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协助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木偶项目
-
高雄民间客家社团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台湾青年参加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举办的“走进梅州客家社会”活动。图为参观东山书院。
目前,高雄地区的主要客家民间社团有:高雄市客家文化事务基金会、高雄市新桃苗同乡会、高雄市屏东客属同乡会、高雄市台中地区旅高客属同乡会、高雄客属同乡会、高雄市客家青年会、高雄市客家文化艺术团、高雄市客家
-
广东“弘扬客家文化·共建幸福广东”座谈峰会举行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由顺德客家文化研究会主办,据了解,此次座谈峰会邀请了美国首位客裔市长黄锦波博士,琴江文化研究会以及世界客属
-
客家舞龙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舞龙是客家流传的民俗文化。花灯龙也称风灯,制作工艺简单,一盏风灯在1.5米或3米左右的木板上钻孔,立四根柱,用纸把木板封围起来,中间插一根用浇蜡灌制的蜡管,点燃成灯。四周彩绘或写上“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等祝福语。花灯代表添财添丁添福,又叫添丁龙。每当花灯龙临近各家各户时,家家户户都要争着点燃鞭
-
两岸客家心相印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谭元亨(广东省政府参事、华工教授、博导、客研所所长)
欣闻梅州被定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很是兴奋。梅州是客家人聚居的中心地,有“客都”之誉,而台湾亦拥有五百多万的客家人,其中,原籍是梅州的约180万人,因此,梅州定为两岸的交流基地,可谓实至名归。
抚今追昔,梅州与台湾的客家人,血肉相连,说得上“
-
一次客家行一生摇篮情——两岸媒体追寻客家迁徙路联合采访团走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李兴满 记者温居林
古朴的客家建筑木雕,精致大方的石雕,对仗工整的楹联,漂亮的首饰银器……一件件珍贵的客家文物,将客家先民的聪慧和勤劳品质展现在“再聚原乡——两岸媒体追寻客家迁徙路”联合采访团成员的面前。
10月17日上午,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赣南师范学院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馆,一件件凝聚和
-
台湾:客家电视台拟拍孙中山历史电视片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四海客风】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台湾客家电视台计划拍摄一部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历史电视片。据台湾客家电视台副台长汤升荣先生介绍,台湾客家电视台于2003年7月正式开播,2007年加入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是台湾目前唯一全天候以客语播音的有线电视频道。为拍摄该片,他们拜访了孙中山长兄孙眉的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