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今日拉开帷幕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河源讯 (记者秦仲阳、曾焕阳 通讯员刘石妹、黄少立)昨晚,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的重头戏之一的“客家交响诗篇”——“土楼回响”迎宾音乐会在河源市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与此同时,“2008河源客家美食
-
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河源开幕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甘超强通讯员/刘松景)昨日,河源举办的“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开幕,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代表省委、省政府表示祝贺。
林雄指出,河源市举办“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是海内外客属同胞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广东文化建设的一大盛事。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推动了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客家人兼容
-
《大围屋》,客家开拓者的心灵史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王俊/文 齐洁爽/图 悲怆激越的音乐中浮现着客家山歌的音调,充满情绪张力的舞姿演绎着客家先民的传奇,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映射出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精神,近日,作为深圳献给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点文艺精品剧目,一台气势恢宏、凄美动人的大型客家原创舞剧《大围屋》正在龙岗文化中心内如火如荼地排练。
-
赣南采茶戏客家艺术一枝花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记者谢东琳 采茶戏给赣南人民留下了许多深刻和美好的回忆。这个在赣南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民间戏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客家艺术中最绚丽的一朵奇葩”、“客家艺术一枝花”,它依然在江西及周边省市的剧院、庙宇、宗祠、乡间上演,为客家人瞩目。
-
我市举行招待酒会 欢迎参加中国福建(永定)土楼
-
作者:陈发胜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昨晚,我市举行招待酒会,热烈庆祝永定客家土楼“申遗”成功,诚挚欢迎参加中国福建(永定)土楼客家文化节、龙岩市第六届旅游节的领导、嘉宾。
中国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台湾中华两岸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先生,原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林开 钦、原文化部副部长艾青春、原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童
-
台湾客家文学视野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其族群文化认同
-
作者:樊洛平
来源: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台湾客家文学视野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其族群文化认同
-
客家非物质文化的现代利用:以客家山歌的旅游开发为例
-
作者:钟俊昆 郭起华
来源:第六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客家非物质文化的现代利用:以客家山歌的旅游开发为例
-
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在广东河源开幕
-
作者:闫洁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9月20日,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客家山歌剧团的演员在表演民俗舞蹈《放青》。当日,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在素有“客家古邑” 美誉的广东省河源市召开。来自全国22个客属地区的代表队参加了民间艺术巡游活动。
-
惠州东江戏承袭紫金花朝戏神韵 两剧种同为客家唱腔 花朝戏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1963年,周总理(右一)在广州接见《苏丹》剧组人员。左一为剧中杨桂嫂的扮演者严银香(现居惠州)。
花朝戏剧目题材多取自民间传说。
惩恶扬善、忠贞爱国是花朝戏宣传的主题之一。
2008年对张向阳来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这位有着20多年戏龄的“老花朝”、紫金县花朝戏剧团团长日前从一则消
-
唱响“摇篮曲”,打造中国客家名城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笔者认为,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应该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客家摇篮”的文化资源优势,将赣州打造成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