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618)
报纸(5305)
学位论文(1060)
视频(221)
图书(205)
会议论文(148)
人物(3)
图片(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5618)
报纸 (5305)
学位论文 (1060)
视频 (221)
图书 (205)
会议论文 (148)
人物 (3)
图片 (2)
按年份分组
2015(227)
2014(6606)
2013(1116)
2012(1114)
2011(1040)
2010(889)
2009(472)
2008(434)
2007(25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71)
客家研究辑刊(359)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22)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4)
客家(21)
消费(19)
中国烹饪(11)
人与自然(6)
社区(4)
中小学作文教学(小学版)(1)
“重建”土楼
作者:雷喜斌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再生产  土楼  客家  表述  选择 
描述:社会、文化的进步。文化再生产是其形式,文化变迁是其内容和结果。至于土楼文化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土楼文化对人具有巨大的影响,另方面,这种土楼文化也是人的产物,是人在定的社会条件下,创造性
客家人及其语言和文化
作者:罗美珍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客家是什么人近年来随着世界客属恳亲、联谊会几次在国内召开以及客家学热在国内兴起,人们从新闻媒体中不断听到客家的字眼。客家是什么人,客家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纯汉人说、汉族主体说、土著主体说、多元体说、还有与彝语支语言同为山上人之说等。笔者的看法兼多元体和汉族主体说。
闽西客家地区旅游新发展初探
作者:毛伟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旅游是现代人类社会中人们种潜在的生活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使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了保障,旅游也因此成了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已经成为了现代全球中个重要的产业,在我国现在也已成为个引人注目的经济投资和发展热点。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
从宁化客畲关系看客家族群融合
作者:余保云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对客家的研究已有近200年历史,但对何谓客家民系?长期以来各执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海外客家人不断回国寻根问祖,旅游观光,逐步形成了客家热。在这股客家热的影响和推动下,将客家研究推向了新高潮,学者对客家民系的界定才趋统,其共同之处:、肯
客家民俗与畲瑶关系述略
作者:吴永章 谢开容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客家人是南方居民的迟到者。畲、瑶先民,源于传说时代的盘瓠蛮,汉代的武陵、长沙蛮。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加之吃尽山,复徙山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需要,在唐代以前南迁至闽粤赣边区。客家先人则因中州动乱,逐步从黄河流域经长江流域分段进入,至宋代始在闽粤赣聚居
明末清初粤东大埔县白堠乡村社会变迁
作者:肖文评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般认为,客家人重视文化,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习俗,素以文化之乡称誉于世。在客家研究的开拓者罗香林教授的研究视野中,大埔县的文化具有相当特殊的地位。他在讨论客家人文中心时,认为在朱明代,以惠汀各属,及赣南各客家住地,以及潮州的大埔为人文的中心。降及清代,客家的
客家与政治
作者:吴福文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因而引起。把握和领会这特点,对于认识客家问题和客家学的表现不无裨益,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对各地及有关部门借助客家事象开展有关活动的理解。
[2004-11-14] 印華客家之旅專列將啟程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梁茹、通訊員陸朝暉廣州13日電】本月17日,廣東鐵青將開行趟名為「南方快車-客家之旅」的華僑入境旅遊專列,屆時將有326名來自印尼的客家裔華人華商從深圳啟程,前往江西贛州參
[2004-11-20] 民間樂土:客家妹子愛唱歌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山歌給人的印象是落後老套的民間玩藝。《客家妹子愛唱歌》會找尋客家山歌的真粹,讓觀眾對客家人及客家山歌有深點的認識。 客家山歌通俗押韻上口易,歌詞可隨你編,但要腦筋靈活非靠書篇。有個秀才帶
客家六堆運動會發展之研究
作者:傅楷傑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人  六堆  六堆運動會 
描述:在台灣體育上的定位和重要性。本研究的結果,獲得以下的結論:. 六堆運動會起源於日據時代的昭和二年(1927)「六堆網球懇親大會」,民國三十五年在幾位六堆青年的努力奔走下,獲得了六堆鄉親的熱烈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