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华荣槐楼
-
作者:红梅
期号:第7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华县 广东省梅州市 围龙屋 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民居 文化历史 长乐 乾隆年间 清朝 革命历史
-
描述:2010年10月,具有悠久酒文化历史的五华县"荣槐楼"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荣槐楼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三源村安塘角,是一幢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由当时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广东布政司温荣槐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
-
站岭古道,筚路蓝缕客家路
-
作者:阮任艺
期号:第6期
来源:海峡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石壁,这个地图上挺难找到的小城,是见证一场场迁徙的重要地点。从石壁到石城间的站岭古道,古称闽粤通衢,亦是一条筚路蓝缕的客家之路。 石壁,被自然夺回的站岭古道 石壁,宁化西部县辖下的一个小镇,地图
-
建筑之诗
-
作者:高深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家 意识流 客家人 土楼 哲理诗 宫殿 历史 创造激情 语句 方程式
-
描述:部意识流的电影每个镜头都是一首哲理诗建筑家演绝了客家人的智勇每个画面都是一部交响乐设计师塑造了一段历史的顶峰建筑之诗@高深~~
-
福建土围楼
-
作者:郑石平
期号:第8期
来源:地理教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
-
描述:土围楼是客家先民出于抵御兵匪、聚族而居的需求演变来的。在外族入侵,兵火连天的久远岁月里,人们为了避开战乱,开始建筑此类建筑以求自保。正统的土楼都是圆筒形状,一般的直径多在40-50米左右,高度也多在20米以上,外部用闽西的粘性黄土夯筑出一米多厚的柱形墙体,内部
-
梅岭船家婚俗
-
作者:庄礼味
期号:第4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婚俗 梅岭 运输力 孔道 载量 客家 江西 浈江 岭南 南雄
-
描述:,他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婚俗风习。
-
客家“五虎”游江南
-
作者:杨力翔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宋湘的孤本诗钞(图片来自网络)
客家地区,卧虎藏龙,贤能俊彦,层出不穷。相传清朝嘉庆年间,宋湘曾经与张翱等人“五虎游江南,一路无敌手”,便是其中一则佳话。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梅县白渡镇象湖
-
四角楼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角楼 结构变化 粤东
-
描述:四角楼的主要特点是方形围屋四角加建碉楼,更突出其防御功能。四角楼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变化多端,粤东与粤北两地又有各自的特点。粤东四角楼一般中轴为堂屋,以三堂居多,左右横屋和上堂外墙相连成围,四角建高出横屋和堂屋一至二层
-
梅县凤岭村田野考察报告
-
作者:夏水平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考察报告 梅县 小型水库 水电站 蕉岭县 北部 蓄水量 南部
-
描述:堤,成了一个水库——石子岭水库。水库1957年修成后,库区居民迁到村中居住。该水库雄踞于整个村子之上端(北部位置),将风岭上面村庄流出的河水蓄起,形成一个小型水库,最大蓄水量约800万立方。水库下建有一个水电站,叫石子岭水电站。水库里的水从水电站流出,由上而下穿村而过,最后流出风岭村境。[第一段]
-
客家排屋:“上穿唐装下穿西装”到黄洞田心、龙背岭村体味客侨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龙背岭村的碉楼顶端。
东莞凤岗黄洞村田心围,阳光照耀在排屋历史久远的墙壁上。
之凤岗黄洞、塘厦龙背岭
说起东莞的客家人,因为麒麟舞、碉楼以及相对主流的客侨文化,很多人会想到东莞山区片的樟木头、凤岗、清溪等镇,然而要真正感受东莞的客家文化,不妨找个阳光明媚的
-
水明楼续集
-
作者:邱世友
来源: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水明楼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