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37)
期刊(379)
学位论文(139)
图书(33)
会议论文(22)
视频(1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37)
期刊 (379)
学位论文 (139)
图书 (33)
会议论文 (22)
视频 (14)
按年份分组
2015(14)
2014(505)
2013(93)
2011(93)
2010(74)
2007(23)
2004(12)
2003(3)
1998(1)
1996(2)
按来源分组
三明日报(3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大众文艺(2)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1)
全国新书目(1)
八桂侨刊(1)
韶关暨各省市合作编委会(1)
城色(1)
大学出版(1)
客家水席传承300余年
作者:余剑 陈良平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仪陇客家人过端午节以吃包子为主 提要:客家水席摆台颇有讲究,撤台繁而有序。四方桌上居中一品碗,周边八水碗,摆成梅花形;撤台撤边不撤中;走菜走左不走右;开席吃菜先喝汤;敬酒敬老不敬幼。 客家人虽“无山不居客”,但也崇龙尚水,喜傍水而居、引水而食、浴水而净、拜水而兴。而在朱德元
珍视民居瑰宝传承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罗诚浩 围龙屋、土围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殿堂式、中西混合式等各类美轮美奂的客家古民居,是“客都梅州”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从文物普查、出台专项资金、政策,到社会各界自发的保护,我市上下联动在保护客家古民居中不遗余力。 据了解,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市共登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
客家尚文传统的体现
作者:王日根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教的人文环境陶育、邹马两大家族商的积极推动以及四堡天然的资源供给充足等优越条件,郑振铎先生认为四堡是
从族群关系看清代台湾桃竹苗地区义民信仰区域差异──以清代苗
作者:张正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苗栗  区域史个案研究  桃竹苗地区  北台湾客家史  客家义民信仰  族群关系史 
描述:因與清代苗栗堡境的閩客械鬥風氣不發達有關。清代苗栗堡境西側的「北大肚山系」,與東側的「關刀山山脈」,對於當地族群關係演變的意義,在於「北大肚山系」山勢雖不如「關刀山山脈」般險峻,但該山系卻相對使苗栗堡客、閩兩族群的接觸機會,未如枋寮義民祭祀圈十四大庄,或中港堡、吞霄堡、「南桃園東側」等地區來得多,故不易使苗栗堡的客、閩兩族群,發生大規模接觸與衝突的機會。這也造成清代苗栗客家人的族群意識,在林爽文事變後百餘年間,隨世代交替而逐漸降低。是故苗栗義民信仰並未同於枋寮義民信仰般,有因為閩粵械鬥氛圍較濃厚的歷史背景來發展「區隔粵閩」、「強調粵人忠義精神」之族群認同符號,而成為一大區域信仰。二、 在清代苗栗義民信仰中,有一重要制度為「苗栗義民祀327位會友」制,其為清代苗栗地方人士,可藉由出資金來加入「苗栗義民祀」會友,且其會友身分不但可世襲,百餘年來又不斷有新會友加入,最終成為清晚期的「苗栗義民祀327位會友」制。又「327會友」制,並沒有歷史需求發展為「區分會友間階級高低」,與重視「神牌位序差異」之模式,「苗栗義民祀327位會友」都在該廟左偏殿,以一面木牌陪祀,即可代表清代苗栗義民廟「327會友」在該廟信仰者心中之歷史貢獻。此外,苗栗義民信仰也主祀真正殉難於林爽文事件的「義士眾姓諸公」、淡水廳幕僚壽同春、與淡水廳同知程峻之模式,也是不同於枋寮義民信仰之處。三、 清代苗栗堡西境地勢較為高聳的「關刀山山脈」,在清中期時,隘線分佈於此山脈西麓,故當時該山脈尚是非常重要的「區隔漢原」之地理形勢。但約在清中後期之際,因苗栗客家人往東越過該山脈開墾樟腦利益,也使「後龍溪上游區」,即今獅潭鄉與大湖鄉等地,最終成為客庄。而其中較重要的漢人拓殖勢力,有獅潭、南湖等庄的黃南球勢力,與大湖吳定新家族勢力,以及拓出桂竹林一帶的劉緝光等勢力,而「後龍溪上游區」有無義民信仰,也與這三勢力分佈有關。清晚期的黃南球,其前半生經歷較少與苗栗堡有淵源,双與枋寮義民信仰分佈區域較有關係,故黃南球拓殖出獅潭與南湖二庄後,也在二庄各置一間義民廟,其皆分香自枋寮義民廟,以祀奉死於漢原械鬥的骨骸。而清晚期吳定新家族勢力,雖也為大湖庄帶來義民信仰,但其他大湖庄民不見得都信之。故清代大湖庄民初建大湖義民廟時,很可能已被該庄人視為陰廟,而將該廟設在遠離大湖庄市街中心外的「下坪仔」。又該廟石製主神牌,同時書寫「萬姓同歸.褒忠義民」,是雜揉了枋寮義民信仰,與漢人社會常視為「陰廟」的萬善爺性質。大抵而言,「後龍溪上游區」的獅潭、大湖、南湖等三間義民廟,是双應清晚期當地漢原關係緊張下的歷史產物,因此也在清代北臺灣族群關係史的意義上,與本為區隔閩粵為主的枋寮義民信仰有所差異。四、 枋寮義民信仰乃清代嘉、道以來,竹塹當地「城╱閩」與「郊╱粵」的閩粵械鬥風氣下之產物,「郊區」的枋寮義民祭祀圈內之粵人,係藉此突顯「粵人忠義於朝」精神,期盼朝廷能對當時弱勢的臺灣粵人聲張正義。而約自嘉、道以降,枋寮義民信仰祭祀圈的粵人,又逐漸透過枋寮義民信仰十四大庄制度,讓該區粵人能被組織於各大庄的公號頭家,與枋寮義民廟方各大姓家族之領導下,以凝聚共同的粵人族群共識與力量,來與淡水廳政經中心在的竹塹城閩人相抗衡。而清代北臺灣閩粵械鬥同樣激烈情況者,至少尚含「南桃園東側」與清代中港堡境內之客庄。可是「南桃園東側」與清代中港堡客家人,一開始並未出現特別崇敬義民信仰的氛圍,至少在中港堡的頭份義民廟方面,該廟乃遲至清代光緒11-13年左右,才由當地客家人自枋寮義民廟分香引進。清代頭分庄客家人引進義民信仰的歷史背景因素之一,自與從嘉、道以降的閩客械鬥風氣氛圍有關,然其引進之時間點之所以遲至光緒朝,則是與金廣福勢力拓墾大隘地區成熟畢,使中港堡與竹塹「郊區」兩地粵庄交通風險相對降低有關。
客家电影《一八九五》在不同族群青少年阅听人下的解读研究
作者:黄如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诠释社群  客家电影  青少年阅听人  英雄历程  族群 
描述:印象等相同,且均不重視國、政治及族群議題。詮釋內容顯示,能勾動閱聽人情感,發揮傳播效果的必是貼近閱聽人日常生活經驗的片段,過於遙遠的歷史時空與壯烈悲情,在訊息多義混雜的當下,會因較難理解,無法融入閱聽人生命經驗而被忽略。茲以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單位做日後族群溝通政策時的參考。
社会经济变迁下的客语学习及其困境之研究-以杨梅镇大同国小为例
作者:黄文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变迁文件分析  质性研究  访谈  文件分析 
描述:解,運用訪談、觀察及文件分析等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即以訪談家長、學生、學校客語教學人員之資料為主,並輔以研究者觀察所得及相關文件資料,分析上述資料並佐以楊梅鎮及大同國小之現有社會變遷分析數據,歸納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客家族群客語能力的喪失,實際上是台灣大環境變遷的結果;台灣社會變遷的事實,連帶影響家族制度與家庭親子關係的變化,最後導致客語傳承功能的式微;領有客家庄頭銜的楊梅鎮,其經濟發展雖不如台灣整體的發展速度,但是仍存在著客家族群母語面臨相對弱勢的命運;相對之下,現有學校母語教育的方式便有許多盲點、困境亟需調整及克服。根據本文研究結果提出之建議如下:珍視傳統家庭的價值,增強家庭親子相處的時間,才能確保正常的母語學習方法;政府應透過加強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手段連結家庭教育,恢復家庭因社會變遷失去的母語教育功能;母語的傳承關鍵點在建立母語價值觀;母語教學在政策上的建議是以學校為本位的「媒合」,即家長共同參與學校母語課;社區母語義工常態性進駐學校,參與學校的母語教學及相關活動,使社區、學校形成母語語言巢;學生也主動走進社區,經由對社區母語情境的親近,強化客語的學習與使用。
释教打血盆仪式的意涵、流变与传承:以新竹县横山乡春盛坛为例
作者:刘美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释教  丧葬拔渡法事  打血盆  客家  香花和尚 
描述:涵與流變。
關於儀式專家傳承方面,首先以口述訪談資料建立新竹縣主要釋教家族的師承系統,藉以梳理新竹客家地區釋壇彼此的關連性、分佈現況;其次,再加入除戶資料、科儀文本,進而探溯其傳承和源流。
在打血盆儀式方面,本文分析自田野蒐集而來新竹地區春盛壇、萬盛壇、廣盛壇,苗栗地區源興壇以及中國大陸廣東豐順的血盆文本,同時觀察並記錄新竹縣橫山鄉春盛壇啟建之喪葬拔渡法事,聚焦於打血盆儀式,歷經遊獄宣經、目連請佛、土地公引路、開鬼門關、破獄門、拜血盆、飲血盆酒、團圓酒與贖燈碗八個階段。在這個歷程中,女性亡靈經由儀式專家帶領孝眷共同展演之儀式戲劇「目連救母」,至儀式最高峰之飲血盆酒、團圓酒結束後,得以解除血湖之罪,終獲拔渡。
本研究發現,在新竹縣釋教的傳承上,萬盛壇系統是分布最廣、派下人數最多的一個流派,換言之,多數釋教儀式專家的知識養成乃源自於萬興壇系統,並與大陸地區的香花佛事相承一脈。而透過儀式的觀察與文本的分析,歸結出新竹地區客家族群打血盆儀式所呈現出經血的文化乃是一元的特性:女性等同汙穢的宿命在血盆儀式中不斷的被演繹與強調。另外,儀式中孝道包含「性別」,性別意謂著「汙穢」,這個汙穢必須透過子嗣去除,這也是打血盆儀式孝道的關鍵所在。
李乔「寒夜三部曲」之客家女性形象研究──以叶灯妹为核心
作者:杨素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寒夜  客家女性  女性形象  童养媳  招赘婚  父权  自我价值 
描述:由當時歷史背景角度切入,分析彭家客家女性在這動盪的大歷史脈絡下所承受之壓迫及其生命情境。其次,透過台灣傳統的社會制度──童養媳習俗和贅婚習俗──起源與在台盛行原因之分析,討論這兩種制度與客家族群的互動情況,並進而了解客家女性在客家家庭中的地位。此外,更試圖透過小說中的重要女性角色葉燈妹的童養媳身分,討論她在兩種變相婚姻下被物化買賣的過程,並由此牽引出其夫婿劉阿漢這位入贅女方家庭的男性,在客家家庭中的地位升降變化,及其對留守家園的女性葉燈妹之影響。最後,透過彭家家族成員的互動情況,了解父權思想於客家家庭中的運作傳承,並觀察客家女性身上的沉重桎梏,及其生活樣貌。另一方面,並藉由葉燈妹一角的人生態度轉變,分析父權下的客家女性對於自我價值的質疑、摸索,以及確立的過程。希冀透過上述各個角度的切入討論,了解客家女性「美德」之刻板形象背後的沉重束縛與壓力來源。
台湾闽客谚语中的女性研究
作者:郑怡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  客家谚语  谚语  闽南谚语  民间文学  台湾谚语 
描述:的生活樣貌。論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闡述本論文寫作動機與目的;第二節整理前人對於諺語研究的相關成果;第三節說明本論文的研究方法;第四節則探討本論文之研究範疇。

第二章:從臺灣閩客諺語看女性的婚前生活
本章主要藉由臺灣閩客諺語,闡述女性婚前的家庭教育及擇偶條件。

第三章:女性婚後的親屬互動
本章探討女性新婚後的夫妻相處、婆媳相處、與家族其他成員的相處及其與娘家的互動。

第四章:女性婚後的生養責任
本章論述女性傳宗接代的使命、生產過程的辛苦,及為母後對下一代的養育、教育情況。

第五章:臺灣閩客諺語呈現的女性地位
第一節說明女性於家庭中的地位。在瀰漫「男尊女卑」觀念的傳統社會中,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低落,女性唯有靠產子,甚至熬成婆後,才能握有家中權力而提高地位,而「招贅」卻是女性於家中的地位高於男性的特例。
第二節闡述女性於社會中的地位。在傳統的父權社會中,存在許多貶抑女性的諺語,無論是對女性能力與價值的質疑、個性的批判,或是對某些特殊身分女性的貶抑,都於此節加以探析。

第六章:結論
清末横山地区的地缘社会
作者:邱慧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缘社会  新区域地理  横山地区  环境威胁  隘垦区  合股经营  客家  垦户隘 
描述:荒,特別是善於經營坡地的客家人。
在人群開始進入橫山地區後,設隘防止高山原住民的出草活動是維護墾民生命財產的第一道防線。但因清代治薹政策的消極保守,設隘工作僅能由民間自行籌辦,本區境內便陸續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