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3)
期刊(89)
学位论文(35)
会议论文(3)
视频(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3)
期刊 (89)
学位论文 (35)
会议论文 (3)
视频 (1)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126)
2013(40)
2012(38)
2011(42)
2009(20)
2008(28)
2007(14)
2006(9)
2004(2)
按来源分组
客家研究辑刊(10)
源流(2)
四川文物(2)
长篇小说选刊(1)
北京纪事(1)
臺灣社會研究(1)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教育评论(1)
史学月刊(1)
中国西部科技(1)
清朝前期客家海外移民的历史文献记录——以梅州客家人为中心
作者:魏明枢  来源: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清朝前期客家海外移民的历史文献记录——以梅州客家人为中心
崇义 上堡梯田
作者:郑东辉  期号:第4期 来源:大江周刊(生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梯田  崇义县  自然保护区  广西龙胜  齐云山  民间传说  客家先民  王阳明  农作物  求生存 
描述:,至清朝形成大规模景观,总面积约4万亩,其中高山梯田群落奇景有近万亩。梯田依山势开建,散
梅州109岁女寿星的长寿秘诀
作者:冯雁  期号:第7期 来源:长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寿星  历史时期  日常农活  客家妇女  红葡萄酒  主持家务  合理饮食  脸色红润  老人斑  积极乐观 
描述:生于清朝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的郭云招老人是梅县畲江镇双溪人。她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跨越三个世纪。
浦北客家文化村大郎书院
作者:张政 唐之彦  期号:第4期 来源:东西南北·大学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书院  浦北  历史文化遗产  建筑面积  文物  古城遗址  平方米  越州  博物馆 
描述:清朝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的客家文物遗址大朗书院是这些教学机构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嵌挂在大朗书院
洛带古镇:西蜀客家第一镇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建珍 洛带,是“落带”的谐音。洛带古镇,即“落带古镇”。在古镇的一端门楼上刻着“甑子场”,另一端牌坊上刻着“落带古镇”。这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甑子场”是洛带古镇的原名。“甑子场”前有个八角井,据说当年蜀国太子刘阿斗游玩甑子场,不慎将手中玉带滑落井中,阿斗急令太监淘井捞带,不料一淘井便风雨大作
贵港最古老的客家围屋:君子垌段心围
作者:邓希文  期号:第4期 来源:广西城镇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贵港市  围屋  客家  光绪年间 
描述:据《贵县志》记载:清朝光绪年间,贵县有16座围屋,其中建得最早的是怀北二里君子垌段心围,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兴建,至今已有155年历史,是目前贵港市整体保存完好的客家古围屋。段心围坐落于港南区木格镇云垌村上垌中段心腹地带,故取名段心围,为清朝附贡生邓逢
由《邓氏祖宗图》《仙村邓氏族谱》解读邓瀛
作者:陈玉梅  期号:第1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福建省上杭县客家族谱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幅清朝道光年间的邓氏五人祖宗图,此图长172cm,宽92cm。前排居中座者,画的是官至清朝按察使衔皖南道的邓瀛,中排并坐系其父辈,后排为其祖父母。邓瀛——这个名字你听起来一定很陌生,但当你走进虎门销烟这段历史的时候,你就能探寻到他的身影。
爱莲说
作者:彤子  期号:第6期 来源:花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莲藕  客家  荷叶  九曲河  猪蹄  稻草覆盖  男人  竹子  渡船  眼睛 
描述:夹伴鱼或鳝的鲜腥。这股味道在单干初期是非常稀罕的,住我家对面的客家仔经常从他家厨房的窗口伸出尖尖的脑袋,抽着鼻子,两挂长长的清鼻涕在他的鼻孔和嘴唇间来回伸缩,
黄氏头部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头部  黄氏  市级  民国初期  传统体育  表演节目  拳术 
描述:黄氏头部拳创始于民国初期,是广东省蕉岭县蕉城镇樟坑村的黄莲舫独创的一种拳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拳术逐渐成为该县的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其表演节目有拳术、棍术等6项。
客家与早期太平天国运动
作者:张道权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  客家研究  早期  传统思想文化  拜上帝会  中国南方  客家族群  主观努力 
描述:等人的主观努力分不开;二、由于缺乏严谨的纪律性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客家人组织的起义军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形势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