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099)
报纸(6255)
图书(1414)
学位论文(1222)
视频(386)
会议论文(342)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099)
报纸 (6255)
图书 (1414)
学位论文 (1222)
视频 (386)
会议论文 (342)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398)
2014(12018)
2013(1274)
2011(1279)
2010(1108)
2009(694)
2007(354)
2002(48)
2000(55)
1997(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26)
梅州日报(1768)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71)
赣州晚报(144)
客家(113)
歌海(22)
创作评谭(18)
食品与生活(11)
2005台湾文学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
中国广告学刊(1)
赣南客家婚俗及其社会文化功能分析
作者:蓝希琳 罗琼  期号:第1期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婚俗  变迁  功能 
描述:体现了浓郁的客家特色。本文拟就赣南客家婚俗予以详细表述,探析其社会文化功能和现实意义。
16世纪的兴宁客家方言
作者:田志军  期号:第2期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方言  地方志 
描述:现存地方文献来说,这是目前所见对客家方言最早的语音、词汇描写,在客家方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赣南客家歇后语的地域特色
作者:温珍琴 刘善权  期号:第9期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歇后语  方言  文化 
描述: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短语。客家歇后语数量多,内容丰富,大部分客家歇后语是与本地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从而具有丰富的客家传统文化的内涵。具体表现在客家歇后语有农业特色;体现客家方言特点;反映客家的饮食文化;映射客家风俗文化;看出客家人的性格特征。
从客方言词看客家民系的来源和层次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历史  客家  客家话 
描述:材料——现代客家方言出发,从方言词的来源和层次角度探讨形成客家民系的来源和层次。探讨中结合了必要的历史文献佐证。
浅析客家聚居建筑的空间布局
作者:林皎皎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聚居建筑  空间布局 
描述: 客家民系是我国汉民族体系中一个特殊的部分。客家聚居建筑在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从空间序列、围合情况、祖堂三个方面分析了客家聚居建筑的空间布局特点。
独具特色的客家风味菜
作者:廖楚强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食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风味菜肴  菜谱  制作 
描述:客家,是以聚居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地带的汉族居民为主,同时包括散居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四川、海南岛、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地华侨社会中的一支庞大汉族民系.客家人经过几千年的迁徙和少数民族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风味.
客家巫术文化的源流
作者:赖祥亮  期号:第5期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巫术文化  源流 
描述:客家人作为河洛文化的传人,其巫术文化吸收了源自北方、曾盛行于黄河流域的萨满文化,中原礼仪文化和南方楚巫文化的营养,并融合客居地崇尚巫鬼的习俗,形成了独特的客家巫术文化,对客家人的思想价值现和生存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上客家专题信息的检索策略
作者:欧阳瑜玉  期号:第12期 来源:图书馆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网络信息  检索途径 
描述:网上客家专题信息种类繁多,来源多种多样,通过基本检索途径和专类检索途径能够深入揭示网上客家信息,主要信息源包括搜索引擎、图书馆网站、国家基础设施工程、电子书刊、互联网数据库和承载客家信息资源的专类网站等。
中国传统客家艺能文化研究初探
作者:范婷  期号:第24期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艺能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 
描述:客家艺能文化,并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独特分支。
焚烧的艺术──客家人祭祀活动中的供奉纸扎
作者:林爱芳  期号:第5期 来源:装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祭祀文化  供奉纸扎 
描述:客家民间供奉纸扎是客家人在民俗节日中迎神祭祖的重要艺术物化形式,其丰富的品类、概括的造型、浓烈的色彩深刻地体现了客家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在民俗信仰活动中,客家民众通过纸扎艺术,既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与虔诚,也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愿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