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618)
报纸(5305)
学位论文(1060)
视频(221)
图书(205)
会议论文(148)
人物(3)
图片(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5618)
报纸 (5305)
学位论文 (1060)
视频 (221)
图书 (205)
会议论文 (148)
人物 (3)
图片 (2)
按年份分组
2015(227)
2014(6606)
2013(1116)
2012(1114)
2011(1040)
2010(889)
2009(472)
2008(434)
2007(252)
2004(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71)
客家研究辑刊(359)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22)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4)
客家(21)
消费(19)
中国烹饪(11)
人与自然(6)
社区(4)
中小学作文教学(小学版)(1)
五华民间建屋“上梁”及“包跳”习俗
作者:张泉清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华  民间建屋习俗  “上梁”  “包跳”  仪式  工序 
描述:五华,乃至梅州各县民间建屋有上梁、包跳习俗。五华,特别是五华北部带。建国前在上梁时要制作“煎堆”(包括曾姓人制油禄里,下同)。就五华的所谓“上梁煎堆包跳板”习俗而言,是由“上梁天该包跳慢”的谐音缘起而成。反映了客家人向往吉利,追求幸福的心理。
浅析兴国山歌的艺术特色
作者:钟小安 邓万兴 宋德剑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参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国人  经济封锁  中国工农红军  国民党反动派  军事  山歌  艺术特色  文坛 
描述:舞军民斗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发挥过巨大作用。解放后,山歌唱到北京大礼堂,传遍全国,震动文坛,现在又成为激励兴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脱贫致富的特有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因而它具有不凡价值,表现在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特色等几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山歌的艺术特色。
历史与文化的互动(下):赣南客家家族制度的个案研究
作者:刘晓春 周建新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  客家文化  家族制度  祠堂  族谱  祭祖仪式  家族权力 
描述:从宋初开始,民间就纷纷建祠、置田和修谱,希望通过祠堂、族谱从精神上,族田从物质上团聚族人,形成聚族而居的家族组织,借以敬宗收族,重建家族制度。①在富东,罗李两姓三族几乎都在明末清初时期完成了整套家族制度和规范的建设。
客家人生仪礼中的中州渊源
作者:吴永章 李小燕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人生仪礼  渊源  客家源流  唐末五代  客家民系  客家人  南迁  罗香林  中原 
描述:在以往的客家研究中,为论证客家人的根系中原,人们十分重视客家人的南迁历史。罗香林先生提出的五次南迁之说,奠定了客家源流研究的基础,堪称厥功至伟。其中西晋末、唐末五代、宋末三次南迁,更与客家民系的形成有着重要联系。[第段]
“客商”论
作者:谢友祥 闫恩虎 吴永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商”  “重本而轻末”  经济思想  客家人  “商帮文化”  “儒商”情怀 
描述:自西汉文帝采纳晁错《论贵粟疏》中“农为本、商为末”“重本而轻末”的经济思想作为治国之道以来,两千多年间,“重农抑商”直是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这样,商人便成了被封建统治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在政治上,他们被搁浅,甚至被排斥。依据唐朝制度,工商者或三代之内不得为官乘
梅(州)河(源)高速公路沿线客家文化景观规划研究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景观规划  高速公路  沿线  文化资源  发展战略  文化大省  景观设计 
描述:本文在对梅河高速公路沿线客家文化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总体发展目标和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梅州”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梅河高速沿线客家文化景观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原则,并对具体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具体的策划与构思。[第段]
客家围龙屋文化的旅游开发——以梅县丙村“仁厚温公祠”为例
作者:李小燕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围龙屋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  梅县丙村“仁厚温公祠”  民俗文化  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 
描述:2003年5月15日,富有客家民俗特色的旅游景点——梅县丙村“仁厚温公祠”举行隆重的开业庆典(客家研究所宋德剑老师出席了这次庆典)。这座“围不住的围龙屋”终于与国内外游客正式见面了。在客家地区,类似“仁厚温公祠’’这样的客家古民居为数不少,但为何“仁厚温公祠”支独
客家地区人文环境的塑造
作者:邓佳维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人文环境  客家精神  客家文化  商业城市  价值观念 
描述:独特的客家精神,是鉴别客家人的四要素之。客家人经过漫长而动荡不安的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条件下,逐渐将中原带来的文化与当地的土著文化互相融合。在长期的动荡融合过程中,使这个民系有了别于其他汉族民系的“客家特点”,即产生了独特的客家
略论粤中客家地区“蛇话”的性质及得名缘由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中地区  客家地区  “蛇话”  性质  得名缘由  心理意识  生活环境  客家话 
描述:属粤中片的客家地区(惠州市、河源市、新丰县),除客家话外,内部还有种“蛇话”(或称“蛇声”,“蛇”为地方文献用字)。最早介绍它的是周日健先生^[1],他在《新丰方言志》中说:“新丰方言有客家话和水源话两种,后者又称蛇声。《长宁县志》卷八提及‘开建之始祖,自福建而来则为客家音,
丰顺县建桥围的宗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丰顺县  建桥围  客家文化  宗族社会  文化变迁  张氏宗族  地方事务  宗族文化  地方化 
描述:随着客家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客家文化的在地化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①客家社会是个移民社会,客家社会的形成与变迁实质上是移民的在地化过程。所谓在地化,即主流文化“地方化”,为移民依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自然、社会资源,融入当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