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营养学会对99名客家产妇产褥期哺乳卫生开展3个月调查,结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宋武杰绘
●本报记者 练海林
■“宝宝又拉肚子了!”这可能是妈妈们见面经常说的一句话。按照人口及出生率计算,我市每年有92000个新生儿。国内一些卫生机构调查显示,我国新生儿中,有近三分一在出生后8天至42天内会出现腹泻现象,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我市每年就有3万多新生儿会
-
便农拓新径 巧解融资难 梅县客家村镇银行创新服务开业一年来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黄佳丰通讯员张昌亮邓竞辉
2010年11月3日,梅县客家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运营,成为广东省第六家、山区市第一家开业的村镇银行。一年来,梅县客家村镇银行紧紧围绕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目标,在全力支持“三农”发展中取得可喜成果,获得了梅州市唯一一家“2011年度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示
-
参加中博会的梅州企业把文化渗透进产品中提升品位和档次 用独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第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澳中小企业博览会于15日在广州开幕,梅州36家参展企业集中在梅州展区,在这个以绿色为主调的参展企业之家,在展示产品的同时,也把浓厚的客家文化融入其中,让展区和产品穿上文化的外衣,提升展区品位,提高产品档次,吸引了更多客商前来洽谈合作。
记者在“广东民企名品馆”
-
了解客家文学的一扇窗口
-
作者:罗青山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文学是中国地域文学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应该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梅州地处边远山区,文学园地较少,梅州作家尤其是本土作家的作品大都散见于全国各地的报刊、网络,如繁星点点,遍布天宇,难以展现其整体实力,形成集群效应,因而不能对梅州客家文学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客观的评价。于是,便萌生了一个想法
-
当代客家青年应扬长避短锐意进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人物简介】
刘明贵,嘉应学院副校长,管理学博士,教授。长期从事哲学、管理科学和教育管理研究,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主持省级项目4项,3项成果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本报记者游文君实 习 生叶柳青
青年,承载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希望;客家青年,担负着
-
林好:客家妹子闯出别样星途
-
作者:罗娟娟 黄智恺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电视剧《远山》中,林好(右)与当红小生张洪睿演对手戏。
▲林好一家三口
[星座]
林好,地道的客家妹子,生于梅城,长于梅城。2003年,还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的她在电影《太想爱你》中凭着朱古利一角在影视界中崭露头角。此后,随着《血色浪漫》、《家有儿女》、《
-
杜鹃声声为客家 ——记《客家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李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工作对于李慧鹃而言,就是一剂治病的良药。
本报记者曾秋玲
她来自内蒙古大草原,到深圳寻梦,从此结缘客家;她又来到客都梅州,担任了《客家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她虽然不是客家人,却像杜鹃啼血一样宣传客家文化;她身患肺癌,却把工作当成治病的良药,时时牵挂着她的《客家人》杂志……
-
客家文化呼唤冲出“围龙” ——强力推进“文化强市”战略系列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游文君李锦让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认真实施“绿色崛起”和“文化梅州”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广东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近期将出台《梅州市建设文化强市规划纲要(2011-2020年)》。如何通过10年的努力,力争把梅州建设成为广东区域性文化品牌建设示范市、全国知名的客家文化产业城、全球客家人的
-
中国客家博物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中国客家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展示客家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由主馆中国客家博物馆和分馆黄遵宪纪念馆、大学校长馆、将军馆、华侨馆组成。占地面积163.2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现有馆藏民俗文物近2000件,古籍图书8000余册,主要来源为向社会征集或由热心人士捐赠。馆藏文物主要为
-
客家媳妇山东女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勤劳的客家妇女。蓝巧摄于大埔(图文无关)
【家事春秋】
吴松山
我的母亲孙翠香,山东人氏,今年七十有五,养育了二子一女。母亲有其平凡的一面,也有其不平凡的一面,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女人,为了照顾远在千里从未谋面的家婆,毅然告别婚后不久的丈夫,只身一人千里迢迢来到南方,在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的日子,带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