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序与跋《论汉族客家民系》序
作者:唐国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全书十二章,我感到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立意新颖。该书从形成客家民系的四个特征阐发,系统介绍了闽粤赣边地区
汇聚全球客家土 共筑世界和谐墙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送土嘉宾将客家圣土倒入汇聚箱。 记者 林立中 林阿玲 摄 □记者 林阿玲 林立中 通讯员 刘永良 “有请国内客家圣土!”三位身着统一服装的送土客家代表,手捧圣土,和着庄严的音乐,缓步走过迎请大道,将圣土倒入舞台前的汇聚箱,并用纯朴的客家话送上了和谐寄语。在迎请境外客家聚居地圣土入场
世界客属第十七次公祭大典昨晚举行“公祭”客家母亲河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导报讯 (记者 吴鹏波 王龙志 见习记者 吴林增 文/图)寻根祭祖,感恩祈福。昨天晚上,世界客属第十七次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长汀汀江河畔的客家母亲缘广场隆重举行。 长汀县是 “客家首府”,汀江被称为“客家母亲河”,孕育了客家
广东梅州侨乡村——探访“客家围屋博物馆”(百屋百态 百年百
作者:丘黎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从广州驱车进入梅城南口镇205国道旁,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古榕树,传递着古老的信息。看到这颗古树,我们就知道侨乡村到了。 客家人经历千年的大迁徙,在每一次新域开埠时,总是忘不了在村口种上一棵类似北国大槐树的大榕树,既表示情系中原,根在河洛,又预示着在此落地生根。大榕树便成了客家村落的标
客家土楼前 共筑和谐墙 ——永定县采集全球客家圣土行动侧记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把采集来的圣土,被倒在一个木盒子里。 □ 刘永良 文/图 “一夯,风调雨顺;二夯,国泰民安;三夯,和谐盛世……”9月9日,世界遗产福建土楼永定“振成楼”前。采集五大洲、99个客家聚居地的圣土汇聚于2011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开幕式现场。经过恭迎圣土、诵文祭土和筑墙仪式后,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将在梅召开,论坛发起人饶颖奇徐博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丘利彬  日前,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筹备工作会议在梅州召开,会议商定,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将于今年6月20日至22日在我市举行。在梅期间,参加筹备会议的领导、嘉宾还兴致勃勃地参观考察了我市景区景点,体验客家民俗风情。行程中,记者就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发起的原因、背景以及本届客
“从小学唱客家山歌乐趣多、好处多”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黄佳丰 【每周话题】 为培养客家山歌人才、弘扬优秀客家文化,去年8月,我市启动了客家山歌手培养和客家山歌创作战略工程。客家山歌幼苗培训班作为客家山歌培养战略“双工程”项目之一一直备受市民关注。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今年报名参加客家山歌幼苗培训班的人数突破800人,
闽西客家民俗文化已渐行渐远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程 辉 客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其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客家传统文化彰显出无穷魅力。踩船灯、舞龙灯、舞狮灯、踩高跷、迎花灯、打花鼓、永定土楼、客家山歌等,犹如
梅州温公祠后人揭秘客家围龙屋 客家大宅:馆藏丰富的文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梅州市温公祠围龙屋的整体建筑外形有圆有方。 围龙屋内的老巷蜿蜒通透,光照充足。 深圳商报记者 方良腾 王海荣 文/图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
山野气息 美味佳境 ——市烹饪餐饮协会会长李茂华谈赣州客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兴国米粉鱼 艾米 烧片肉 炸薯包 南康荷包胙 三杯鸡 赣南小炒鱼 □记者严章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天涯海角,赣南游子一旦想起家乡菜,莫不勾起浓浓的思乡情。而来到赣州的外地人,也莫不对赣南菜肴赞赏有加。那么,我们天天享用的赣南菜肴,到底有怎样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