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55)
期刊(236)
图书(107)
学位论文(69)
视频(4)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55)
期刊 (236)
图书 (107)
学位论文 (69)
视频 (4)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4(403)
2013(130)
2012(153)
2011(105)
2010(119)
2009(54)
2008(55)
2003(2)
2001(2)
1993(1)
按来源分组
作品(11)
东方艺术(3)
艺术探索(2)
美术大观(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1)
中国陶瓷工业(1)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
艺术百家(1)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1)
江苏陶瓷(1)
有朋自远方来——李西湖油画作品小析
作者:魏运成  期号:第6期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油画艺术  西湖  作品  孔雀东南飞  人文情怀  地方特色  艺术家  集美大学  文化内涵 
描述: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来自闽南的油画艺术家——李西湖先生和他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油画作品。早年毕业于集美大学的西湖君,有他名字一般的人格魅力:飘逸洒脱的举止流露出“孔雀东南飞”的人文情怀,使笔者油然生起为这位“土楼”专职画家撰文的念头。
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0届研究生优秀毕业作品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学  艺术学院  研究生  广西  作品  优秀  毕业 
描述: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0届研究生优秀毕业作品
客家民问工艺品艺术鉴赏与探析
作者:李艳  期号:第6期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民间工艺  作品  赏析 
描述:把客家工艺品融入到生活实用品的创作中去.使民间传统工艺再次焕发出时代的艺术魅力,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困境.
客家民间工艺品艺术鉴赏与探析
作者:李艳  期号:第6期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民间工艺  作品  赏析 
描述:把客家工艺品融入到生活实用品的创作中去。使民间传统工艺再次焕发出时代的艺术魅力,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困境。
浅谈民族文化与坭兴陶的结合与运用
作者:李燕  期号:第7期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坭兴陶  作品  民族文化 
描述:有独钟,优喜爱把广西壮乡民族文化元素运用到坭兴陶上,本文就民族文化与坭兴陶的结合与运用浅议几点心得。
客家青瓷入选省陶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笔者从梅州市收藏家协会获悉,日前由广东客属博物馆提供的梅州客家青瓷一组入选《广东省民间艺术成果大展》系列活动之“岭南藏真”陶瓷艺术展,获得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民间艺术院和广东省民间艺术成果大展组委会共同颁发的证书。 水车窑青瓷是唐代古梅州文明的有力见证,客家先民融合中原文化
2011《环球人文地理》年度十佳作品评选揭晓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评选  年度  作品  人文地  珊瑚礁  世界  中国内陆  全球视野  团队  肯尼亚 
描述:,评选团队还将两项"特别奖"授予了本刊的两位外国作者。
客家风情画——华南文艺业余大学梅州大专班学生毕业作品
作者:罗昌明  期号:第8期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风情  业余大学  大专班  指导教师  美术院校  文艺  华南  广东梅州  作品  梅州市 
描述:1989年华南文艺业余大学在广东梅州开设了一个美术大专班。虽说广东是改革开放走在前列的省份,然而,梅州市却处在广东的东北部山区,其经济、文化还处于落后的状态,这里开办这么一个艺术类的大专班,还是属开风气之先,一批未能奔向大都市美术院校深造的
一本客家研究的扎实作品:评《饮水思源:一个中国乡村的道德话
作者:邹礼跃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乡村社会  道德话语  一个中国  客家研究  饮水  作品  传统研究  前工业社会 
描述:人类学的传统研究对象往往是一些前工业社会,因此乡村社会经常成为人类学者选择研究的理想场合。乡村社会之所以会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传统对象,主要是由于小型的乡村社区更容易进行人类学式的整体性描述和分析
花艺之旅:神遇围龙屋
作者:邬帆 刘飞鸣  期号:第6期 来源:园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龙屋  花艺  客家土楼  作品  创作  江南  意韵  围屋 
描述:记得在创作花艺之旅第一期江南系列的作品时,其中有一件作品因为有点离题而被剔出,就是这件《围屋》。当时觉得这件作品具有客家土楼的意韵而被搁置一旁留待后用。因为有了这次不经意的创作,自然对于奇异的客家围龙屋倍加关注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