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新山客家公会将设文物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四海客风]
马来西亚新山客家公会1月6日表示,该会已积极筹备开设客家公会文物馆,并希望在2012年内落实此计划,以藉此传承客家文化给年轻一辈。据悉,一年多前该会董事部就积极筹备开设文物馆,期间获得众多会员的热烈响应,以便了解南来客家人的点滴,更能从歌曲和美食佳肴中,认识客家之美。新山客家公会创
-
龙岗客家博物馆关爱下一代成长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肖永革、通讯员李秀娴报道:作为龙岗街道关工委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岗客家博物馆在传承客家特色文化的同时,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近日,龙岗区关工委负责人一行20人来到客家博物馆参观
-
兴宁:客家围龙屋“博物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兴宁呈“八卦”形状的围龙屋阵
梅州的客家围龙屋主要集中在兴宁、梅县、梅江区和五华,而兴宁又是其中数量最多且最密集的地区,且兴宁的围龙屋普遍历史悠久、面积庞大,堪称中国客家围龙屋“博物馆”。
据普查,兴宁现保存较好的围龙屋共有3041座,占了梅州境内总数的“半壁江山”。兴宁围龙屋不但数量多
-
台湾:“客家之歌”第三次唱响苗栗体育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四海客风】
“客家之歌·龙耀千秋”大型电视综艺晚会5月26日在苗栗县巨蛋体育馆成功举行,这是“客家之歌”自创办以来第三次在台湾上演。晚会引起了海内外客家族群,尤其是台湾客家乡亲的热情关注
-
桃园客家文化馆见证两岸交流历史
-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据中评社4月12日报道
位于桃园县龙潭乡的客家文化馆自成立以来,成为许多人追寻与缅怀早期客家人文生活的根源,事实上,客家馆还见证两岸交流历史。两年前上海市长韩正,亲自来此与吴志扬县长一起擂茶,上个月包括福建省三明市长、龙岩市长也相继来访,体会台湾在地的客家风情。
桃园县南区6个
-
骆文冠《东江百里图》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出 “废稿百丈”终成客
-
作者:梁婷齐洁爽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东江百里图》气势恢弘,占据了关山月美术馆的中央展厅及C展厅。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梁婷/文 齐洁爽/图)昨日,“骆文冠国画长卷《东江百里图》深圳巡展”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宇扬、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深圳市老领导李灏等出席开幕式。
骆文冠现任深圳市美协主席,
-
永恒的怀念 中共福建省委原第一书记项南诞辰95周年纪念文集选编
-
作者:王毅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学回忆录 中国 当代
-
描述:永恒的怀念 中共福建省委原第一书记项南诞辰95周年纪念文集选编
-
侨乡见闻 探秘“客家围屋博物馆”广东梅县侨乡村
-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位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南口镇的侨乡村,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2012年被评为“中国古村落”。侨乡村现存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客家围龙屋,被誉为“客家围屋博物馆”。
近日,记者走进侨乡村,探秘这个神奇的“客家围屋博物馆”。
进入侨乡村,便可见众多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客家围屋,大多依山麓
-
客家土地崇拜研究:以北海市公馆、白沙和闸口三客乡为中心
-
作者:张先爵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海 土地崇拜 做社 游神 民间信仰
-
描述:其发展现况,以北海地区主要客乡为调研中心,结合土地崇拜相关习俗,分析土地神(或社神,客家称土地伯公、社公)与民众及客家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对土地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位作一番富含现实意义的探讨。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原由,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客家民间信仰、土地崇拜等方面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探讨了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创新点之体现以及论证过程的难点等问题,最后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撰写工作的具体计划。第二章交代了北海客家历史、发展概况,即从族谱、碑刻与口述等田野调研资料入手分析北海地区客家人的历史源流,深入了解与分析客家的分布与发展现状,同时着重说明主要客家乡镇的相关情况。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北海地区客乡的多神信仰习俗,一方面以合浦县作为北海地区代表,阐述区域民间信仰历史背景与发展情况,从总体上把握当地民问信仰的空间与对象;另一方面是以闸口、公馆、白沙、曲樟四个主要客乡为例,从民间的佛道教、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方面阐述该地域存在着多神信仰的现象。第四章开始回归本文中心主题,具体考察北海地区客乡的土地崇拜及其相关信仰习俗的情况与发展现状,从历史脉络概括性梳理了土地崇拜的产生、发展与流变,再结合实际田野调研材料,认真阐述了围绕土地崇拜展开的诸多事象,即土地神的庙祠与社神的社坛、土地神或社神在当地社区存在的现实情况,还有敬土做社与新年游神相关习俗。第五章进入理论分析阶段,以希望为引线,以建构为手段,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生态伦理、人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良好人际关系进行展开论述,最终论证土地崇拜在北海地区客乡仍繁盛不衰的事实。第六章是本文论述的中心与重点,即土地神在北海地区客乡民间信仰中地位的问题研究。首先从客乡岁时最大的祭祀节俗,即新年游神习俗分析土地崇拜在民间信仰中的表现形式,此举意在说明土地崇拜神偶之土地神仍发挥着巨大影响力这一事实。其次是突出土地崇拜对人的一生,即在生老病死过程中的影响,主要是从生命初现之挂灯习俗、活着希望之安龙习俗、终极关怀之祭祀后土习俗进行展开论述。再次是通过客家民居堂屋神龛上“天地君亲师”民间信仰秩序彰显土地崇拜的受民众拥护的崇高地位,而通过婚礼习俗加以表现,则突出了土地之神亲民性、生活化特征。最后是理论升华之重点内容,即辨析学术界一直以来对土地神尊卑地位的片面观点,阐明土地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与秩序中位列前位之真相。
-
历经500多年岁月洗涤梅县侨乡获誉“客家围屋博物馆”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位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南口镇的侨乡村,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2012年被评为“中国古村落”。侨乡村现存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客家围龙屋,被誉为“客家围屋博物馆”。
据了解,侨乡村自上世纪初开始几乎家家有人出外谋生,现有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同胞3000多人,正因海外华侨和侨眷众多而得名“侨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