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614)
报纸(4448)
学位论文(902)
图书(738)
视频(203)
会议论文(190)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期刊 (4614)
报纸 (4448)
学位论文 (902)
图书 (738)
视频 (203)
会议论文 (190)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06)
2014(5830)
2012(992)
2011(946)
2010(749)
2009(419)
2008(420)
2003(50)
2001(18)
2000(2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42)
客家研究辑刊(262)
中华民居(10)
中州学刊(9)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6)
中华行政学报(5)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3)
体育学系(所)刊(2)
安全与健康(1)
历史档案(1)
梅州农村的文化变迁与儿童社会化:兴宁市坭陂镇文东村的个案分析
作者:李苑兰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  文化  变迁  儿童  社会化  兴宁市 
描述:梅州农村的文化变迁与儿童社会化:兴宁市坭陂镇文东村的个案分析
粤东石窟河道的商贸、庙宇与地方社会:蕉岭县新铺镇的初步考察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  石窟河道  商贸活动  庙宇  地方社会  蕉岭县  新铺镇  客家地区  水运公司 
描述:石窟河流域是岭东商贸与移民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围绕着水上运输而兴起的墟市经济、商业贸易、庙宇建设、神明崇拜以及移民活动,对当地地方传统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窟河上的航运与商贸活动促使社区宗族、神明信仰等权力文化网络的建设,导致地方传统社会的整合与形成。本文试以蕉岭
寻找“状元”赵玉麟:兼论客家移民与原乡文化的关系
作者:邹文清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移民  “状元”  文化  原乡  青年学者  闽粤地区  客家地区  叙事性 
描述:他,他手持三弦一路卖艺行乞赴京赶考
黄遵宪对地方教育事业的贡献
作者:叶云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黄遵宪对地方教育事业的贡献
和平徐氏宗族与地方社会
作者:夏远鸣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社会  和平  宗族  客家研究  文字记录  学术史  客家人  中原 
描述:引言 在客家研究学术史上,《丰湖杂记》为人熟知,是迄今所见最早关于客家人源自中原的文字记录,然而其作者徐旭曾的故乡——和平下车及其家族的情况则鲜为人知。本文结合现有的相关资料,对和平徐氏宗族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进行梳理。
基督教与近代客家
作者:左芙蓉 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大家庭  近代  客家地区  专家学者  基督教  中华民族  社会  历史  文化 
描述: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客家人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的历史、文化、社会、宗教等问题成为研究的对象。本文试通过考察近代基督教在客家地区的传播,探讨基督教对客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日据初期新竹地区初等教育与地方社会
作者:傅宝玉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社会  初等教育  教育制度  国家权力  殖民统治  教育政策  国家话语  教育系统 
描述:率提高及对师资培育的重视应归因于日本统治时期的教育政策。同时许多学者也肯定日本的教育制度对台湾的近代化有其贡献。然而这种教育形塑过程是如何达成的,国家权力如何与地方社会互动,初期台湾地方社会又是以何种心态面对此种教育制度,对地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是本文研究的旨趣所在。[第一段]
王阳明与浰头寇乱及地方社会
作者:夏远鸣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社会  王阳明  社会秩序  广东地区  州府  巡抚 
描述:一、前言为了消弭闽粤赣湘交界地区的寇乱,明弘治八年(1495),政府在赣州设立南赣巡抚,专门处理这一区域的社会秩序问题。南赣巡抚统辖闽粤赣湘四省的八府一州之地,其中广东地区包括潮州府、惠州府、南雄府、韶州府。正德十二年,
清末民初一个粤东地方读书人的历程:以罗师扬(1866—19
作者:梁敏玲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读书人  清末  个案  粤东  初一  清季民初  政治机构  种地 
描述:清季民初,有大量的读书人长时间在地方活动。他们大多在清末考取或捐纳了一定功名,却不足以谋得较高的官职,通常只是充任地方上的塾师。这类人士到了民国也往往只在当地的政治机构中任职。他们长期从事教育,并活跃于种种地方事务之中,在当地影响深远,而他们的一生,也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变局。
明清之际粤东大埔县白堠村的民间信仰与社会变迁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变迁  民间信仰  明清之际  大埔县  粤东  民间文献  儒家伦理  社会稳定 
描述:讨大埔白堠村的民间信仰在明清之际地方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在地方士绅的倡导和支配下,以儒家伦理为指导,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过程,从而形成后来被认为既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国家礼仪制度和儒家伦理的客家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