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相融的历史渊源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之先河,体现了客家人、闽南人的包容性和民族团结和睦的相融性。
本文试以清流县塘背村为
-
台湾客家桐花祭的由来与历史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他山石]
提要:自2002年台湾推出第一届“客家桐花祭”以来,一年一度一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规模从小到大,层次从低到高,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从简单的一项祭祀祈福活动,发展成为集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系列活动,到现在已经成为台湾最具知名度、最具活力、最具品
-
客家民俗艺术与地域性设计探析
-
作者:刘明珠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俗艺术 客家 客家民俗艺术 地域性设计
-
描述:正在发生变化,客家民俗艺术需要借助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迎接这种变化,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地域性设计”这一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现代设计理念,将成为客家民俗艺术更好地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国
-
红都瑞金客家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杨海恩
近几年来,通过不懈努力,瑞金市在“红、古、绿三色旅游”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气日升。但同山西祁县、平遥等旅游强县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尚未取得我们所预期的“以红为本、以绿衬红、以古托红”的理想效果。特别是在“古色”的保护、开发利用方面,虽然发动募集社会各阶层力量,成功地修复
-
见证穿越历史的客家婚嫁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宁化记者站 俞祥波 文/图
[阅读提示]
国庆期间,在厦门工作的邱先生回到老家――宁化县水茜乡办婚事。尽管邱先生和妻子邱女士都是研究生,但两个人都选择了按传统的方式来嫁娶。邱先生的同事――一位美国朋友不但送来了自己的一幅画作祝贺,还全程参与了婚礼――到女方家接亲,抬花轿,
-
梅州客家民居历史建筑的再利用研究
-
作者:唐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梅州 客家民居 历史建筑 再利用
-
描述:。本文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如下:(1)第一部分是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框架。(2)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分析,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对梅州客家民居建筑
-
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余秋雨作客“客家讲坛”精彩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实习记者侯慧妮郑康伟黄汶
本报记者罗娟娟
中华文明始于4200年前
余秋雨:中华文明正式形成时间离现在有4200年,即是公元前21世纪,中华文明就成形了。一种文明成形有三个标准:一是要具备文字,二是必须有民间的聚居方式,三是有金属冶炼。在4200年前,中国就具备了这三个条件。那我们在
-
建立“客家文化产业特区”的可行性
-
作者:曾宇怀 田智慧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山区文化 景观网络 亚热带生态农业
-
描述:来看,具有被"边缘化"的趋势。2011年党中央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公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
-
梁璧如:被历史尘封的客家巨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梁璧如像
▲梁璧如在马来亚的故居
▲梁璧如在祖籍地梅城的故居洁养堂
▲“乐善好施”牌坊残件
[人物]
●本报记者刘奕宏钟小丰通讯员徐友德
夏日的夕阳里,梅城江南的寮背岭,阳光被高层楼盘拖出一个长长的影子,越过一口水塘,投射在一座气势颇为雄伟的客家围龙屋上
-
闽粤条形民居自然通风的量化分析及现代应用
-
作者:何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湿热气候 条形民居 自然通风 量化分析 集合住宅
-
描述:点,从组群及单元的层面探讨传统民居通风方法的现代延续。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以条形作为类型划分的条件,探讨跨越不同地域文化的条形民居组群及单元的存在形式及其应对湿热气候的方法;②通过实测及软件模拟,定量分析并总结民居的通风方法;③理论分析与设计实践结合,探索延续传统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