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文化资源与大学生诚信、成才、成功特色教育
-
作者:李俊夫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实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思想教育过程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所在。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就要努力拓展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近年来,嘉应学院坚持结合学校实际、立足梅州当地、弘扬客家文化,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客家优秀传统文
-
融汇世界的客家 展示客家的世界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杨宏海
□本报记者张文梅
万众期待的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今天隆重开幕。日前,记者就梅州客家文化艺术发展情况、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的策划思路等,采访了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总策划、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杨宏海。
1.推动客属地区共赢发展
记者:梅州承办这次客家文化艺术节,是基于哪
-
独具风味的赣南客家美食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作者简介:
杨遵贤,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江西作家协会、赣南客家联谊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计400万字。
多年从事客家文化研究,发表了《崇尚教育,赣南客家传统的文化观》《赣南古代的旅游文化》《形式各样的赣南民居》《从谱牒看客家先民的迁徙轨迹》等论文百余篇。
赣南客家饮食具有深
-
赣南客家文化,如何走出“摇篮”?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赣州、梅州、龙岩三地同为我国主要的客家聚居地。如今,梅州和龙岩推广客家文化的脚步已经走在前面,被誉为“客家摇篮”的赣州,在这方面正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傅亮记者李伟明 尴尬现状,文化“宝贝”藏在深闺 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在哪里?何处为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哪里拥有的方形客家围屋最多?
-
让赣南客家文化大放光彩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赣南采茶戏经典剧目《补皮鞋》。记者郭智勇摄
□康诗俊记者幸菲菲
1月6日,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在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继婺源县被列入跨地域(安徽、婺源)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江西省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无疑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罗香林客家君子赤子心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943年,中国史学会在渝发起人合影(二排左二为罗香林)。
他生于乱世,却幸遇严父慈师,立志以史学为终身职志,遂成一代史学大家;
他执著探寻族群源流,使客家重回汉民族的家庭,为数千万客家人寻回了身份与荣耀;
他广搜史料,独创族谱学,力图从泛黄书卷中探寻民族的灵魂;
他在战火硝烟中保护珍贵
-
沙溪与客家经济的联动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裴耀松一
福建省地图标注的沙溪,其流域在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和沙县境内。上游的九龙溪河段起始,一般所指从“燕水”而上至发源地。沙溪流域的两区一县市,历史上置县最早的为沙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设沙村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沙村县为沙县。管辖的区域涵盖当今的宁化县、清流县、明溪县
-
领略客家风情重拾红色记忆
-
作者:甘霖李克军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想不到深圳还有这么漂亮的山水,想不到客家围屋保存得这么完好,想不到东纵纪念馆里还保存了这么多革命文物”,来自深圳某中学的许大爷带着小孙女参加了“万家游龙岗”乡村民俗线,昨天下午6时许,在从龙岗返回市区的旅游大巴上,许大爷一边在旅行社的调查表填上“满意”的字样,一边连着对记者说了三个“想不到”。$$
-
善良勤劳包容热情客家精神与圣火同辉 新客家、老客家,来到惠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包容性强是惠州的真实写照。 本报记者方炳徐 实习生黄景华 摄
市民对圣火在惠州传递抱有极大热情。本报记者张艺明 摄
这几天,宏斌认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得意的事情:他在QQ群上将惠州的内蒙古老乡组织了起来,为5月9日奥运圣火在惠州传递呐喊助威。
作为一名来自内蒙古的新客家,宏斌说他对惠州的
-
客家文化:魂牵天下客家人
-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屹立在长汀客家母亲缘广场的客家母亲塑像母亲塑像。。
宁化石壁客家公祠
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迁徙的历史。清朝诗人黄遵宪的诗里这样写道:“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人,过江入八闽,辗转来海滨。”
一千多年来,永嘉之乱、唐末兵燹、宋室倾覆,每当中原大乱时,客家先民们就扶老携幼,翻山越岭,一路向南,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