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493)
报纸(6256)
图书(1556)
学位论文(1226)
视频(388)
会议论文(342)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493)
报纸 (6256)
图书 (1556)
学位论文 (1226)
视频 (388)
会议论文 (342)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414)
2014(12162)
2013(1292)
2012(1331)
2011(1301)
2010(1124)
2009(712)
2008(582)
2007(382)
2006(201)
按来源分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73)
龙岩学院学报(90)
大众文艺(54)
闽南风(10)
音乐大观(9)
文化遗产(6)
美与时代·下(1)
企业文化(中旬刊)(1)
美与时代(上半月)(1)
漳州职业大学学报(1)
栗园围香火龙的展演与价值探讨
作者:钟俊昆 赖一捷 廖小凤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围屋  栗园围  香火龙 
描述:栗园围香火龙是源于军事的宗族式民俗,现已形成了扎龙、起龙、出龙、拜厅、舞龙、游村、放龙、送龙等为一体的元宵节期间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对沟通客家人情感,增进海内外客属的文化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开台祖先崇拜与家族意象确立——以台湾中部客家移民族谱为据
作者:陈瑛珣 刘宏伟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移民  祖先崇拜  家族意象  祭祀公业  族谱 
描述:族群自我参照的系统。祠堂与祭祀公业的确立,让家族成员间有互相沟通的网络。并藉由编修族谱的过程,汇集家族成员共识的基本准则。族谱编修完成,即表示已达成族群共识,宗族组织运作亦随之系统化。家族意象在抽象的宗族精神与具体的经济生活都确立之后,家族移民由原乡到移居地的移民过程才算告一段落。
论赣南客家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以赣县白鹭村为例
作者:钟福民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村落  村落文化  文化保护 
描述:古村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文化资源因为与人的有机融合,而显出相当的复合性。在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对古村落加以合理保护,涉及到继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关系,并且体现出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神灵入典与毁禁淫祠:略论国家对客家民间信仰的控制——兼论国
作者:邹春生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家权力  民间信仰  客家文化  赣南 
描述:响,它的多元一体特征的形成,应该是官方对边缘文化的有效控制和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文化的大力倡导的结果。
论清代汀州的儒学与客家社会变迁:以清初王廷抡的兴学为考察重点
作者:黄洁琼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汀州  儒学  客家社会变迁 
描述:明清之际,汀州地区的儒学教育屡遭兵焚而受到严重破坏,以清初王廷抡为代表的地方官员采取各种举措振兴儒学,使汀州落后的文化面貌得到改变,儒家伦理道德深入人心。这个事例说明,教育发展与儒家思想传播和社会文化变迁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从历史普及到地区认同-从历史学研究角度评罗勇《客家赣州》
作者:王东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学研究  赣州  普及  历史  客家文化  客家人  赣南  聚居 
描述:从历史普及到地区认同-从历史学研究角度评罗勇《客家赣州》
儒家孝悌文化在客家地区的传播和影响:以明清时期赣闽粤边区“
作者:邹春生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儒家文化  孝悌思想  五世同堂 
描述:重要意义。
行走于书斋与田野之间,感悟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非物质文
作者:肖文礼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仪式音乐  客家祭祖  乐班混奏 
描述:,以求传承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民间信仰研究(1)-解读客家人心灵世界与地域社会的钥匙 神
作者:肖文礼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家权力  民间信仰  客家文化  赣南 
描述:民间信仰研究(1)-解读客家人心灵世界与地域社会的钥匙 神
行走于书斋与田野之间,感悟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江西宁都
作者:张勇华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村  傩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行走于书斋与田野之间,感悟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江西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