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规划管理角度谈传统建筑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以龙岗客家民居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传统建筑文化 客家民居保护 建设用地分区控制 规划管理
-
描述: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对社会生活的需求已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需求上,保护客家民居、延续龙岗传统建筑文脉、继承深圳地域文化,使客家民居传统特色能在新的规划建设中显现,成为龙岗地区城市规划工作的要务之一。
-
广东省兴宁市小水电发展历程
-
作者:杨连燕
期号:第20期
来源:广东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兴宁市 广东省 小水电发展 东江上游 韩江流域 东江流域 东北部 中国
-
描述:兴宁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北部兴宁盆地,地跨东经115°30′~116°,北纬23°50′~24°37′,全市面积2105km2,人口113万多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兴宁市北部的罗浮镇属东江流域,镇内河溪均流入东江上游的渡田河。
-
合浦客家源流考
-
作者:陈海春
期号:第2期
来源:寻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合浦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源流考 沿海开放城市 客家 “金三角” 博白县 廉江市
-
描述: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位于广西沿海金三角的东部,东与广东廉江市和广西博白县接壤,西与钦州相邻,南临北部湾,是进出沿海开放城市北海市的门户和大通道。合浦县是著名的南珠故郡,海角名区。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合浦郡和合浦县。
-
梅州客家民居的特征及其传承与发展
-
作者:陆元鼎
期号:第2期
来源:南方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客家民居 建筑特征 传承与发展
-
描述:文中阐述了客家民系的形成、特征以及客家民居的类型与建筑特征.而现代社会中,客都梅州如何传承与发展客家传统文化,创新城市特色?保护与发展两者的关系应是以发展为日的,以当地老百姓适应时代的良好人居环境为目的.
-
定南风物记
-
作者:王必胜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作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定南 围屋 客家人 现代革命 九曲河 江西 县城 绿色 古树
-
描述:初来乍到江西定南,山区小县,相对中国的诸多县城,不过蕞尔之地,又远离我所在的城市,亦非我家乡的毗邻,本不该为我所关注。然而,于我却是耳熟能详。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发源地——赣州管辖,也是众所瞩目的江西客家文化的集中地。
-
有关秦汉赵佗族属与岭南三大民系形成发展举述
-
作者:杨豪
期号:第3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佗 秦汉 民系 岭南 族属
-
描述:近读报载新闻:《广州日报》2007年12月1日珠三角栏载有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依秦始皇33年(公元214年)赵佗出任龙川县令这段历史提出有:河源是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城市定位立论。面对梅州之称世界客都,赣州之称客家摇篮说法并有所怀
-
梅州再建梅花乡
-
作者:谢永昌
期号:第8期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花 同乡会 再建 广东省梅州市 梅花山 梅树 广州罗岗 客家精神 台北市 城市建设
-
描述:梅州再建梅花乡谢永昌梅花凌霜斗雪怒放,一树独先天下春。中国是梅花的故乡。出土文物证实,中国早在4000年前就有梅花。中国人大多喜爱梅花,把它视为国花,因为它象征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气质和心灵仪容兼美的风采。中国武汉、南京、苏州等大中城市以梅为市花;广东...
-
三明风貌
-
作者:王靖诚
期号:第4期
来源:上海集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2003年12月 《三明风貌》 普通邮资信封 邮资图 企业形象封 三明邮政信函广告公司
-
描述:三明为闽西北的新兴工业城市,由原三元、明溪两县合并得名,现辖九县一市二区,历史悠久,出土颇多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古人类化石“清流人”的发现,把福建人类活动史前溯至一万年以前。石壁村为客家大迁徒
-
湖广会馆系列三 客家行走的印记
-
作者:韩西芹 刘汪洋
期号:第10期
来源:今日重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广会馆 客家移民 客家文化 客家人 移民文化 客家传统 重庆 印记 移民生活 移民运动
-
描述:2007年国庆7天假期,湖广会馆就接待中外游客、市民2万余人。此间,举办的第二届移民文化节,以"客家文化展示"为主题,让人们在感受客家传统节目的喜庆和热闹之余,也倾听了一座城市一路走来的历史足音……
-
悉尼首位华裔副市长
-
作者:罗英祥
期号:第5期
来源:对外大传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副市长 澳大利亚 客家地区 悉尼 华裔 天主教 慈善机构 大城市 惜时 政坛
-
描述: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的首位华裔副市长曾筱龙,政坛任职近两届。曾筱龙于1942年诞生在江西的一个客家地区。1949年,随双亲移居香港。在友人的举荐下,曾筱龙进入慈善机构——天主教学校念书。在校园的日子里,曾筱龙惜时如金,勤学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