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秉承赣南文化精神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
作者:杜智洪  期号:第4期 来源:文理导航(中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赣南  客家文化  毛泽东  培养学生  艰苦奋斗  主要特色  学生学习  相结合  政治教育 
描述:一、赣南文化的主要特色首先,赣南红色文化是先辈们艰苦奋斗的汗水与鲜血堆积而形成的。其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毅、彭德怀、项英等著名红军将领曾在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地上长期驻足。在瑞金建立苏维埃政权以后,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前
浅谈赣南关西围屋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作者:王锋  期号:第4期 来源:建筑与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关西围  保护  旅游开发  合理性 
描述:关西围屋是迄今国内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的一处有代表性的赣南客家围屋。当地龙南县借此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客家风情"的特色开发。因此,本文拟从赣南关西围屋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合理性问题作出一些初步的探讨。
歌乡行(之三)——谈赣南“客家山歌”
作者:温萍  期号:第4期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兴国山歌  赣南  历史悠久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赣州地区  独特风格  客家人  民歌  调式 
描述:。赣南客家山歌之所以流传久远,一方面是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风格,而另一方面是它与革命战争关系紧密相连,革命斗争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南是革命的摇篮和中
赣州客家饮食的文化适应
作者:李斌  期号:第3期 来源: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适应  生态环境  族群心理  现代化 
描述:历史上,赣州地区由于中原汉民不断迁入而形成的客家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生活和行为模式上相应做出改变。其饮食文化的各要素都呈现出调适机制,从生存环境、族群心理和面对现代化三方面体现出赣州客家饮食的文化适应。
近年来赣南客家庙会研究述评
作者:董宝玉  期号:第24期 来源:中外企业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庙会  述评 
描述:近年来,随着客家研究的日渐升温,关于赣南客家地区的庙会研究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这中间涌现出了不少成果,但是也存在着研究的不足。通过梳理与述评,力图为赣南客家地区庙会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与途径。
赣南客家有关“时间”的民俗
作者:钟福民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时间  民俗 
描述:有关“时间”的民俗涉及岁时、节气、节会、时日观念等,它们形成一个亚文化系统.赣南客家有着丰富的时间观念和关于“时间”的民俗,并以活态的方式存续在人们的生活、信仰和感情之中.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赣南客家人关于“时间”的民俗正在发生深刻的变迁.
认表亲:赣南畲族拓展“社会圈子”的实践
作者:蓝希瑜  期号:第1期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畲族  “认表亲”  拟制亲属关系  “社会圈子” 
描述:"认表亲"是赣南畲族的一民俗事象,究其本质它是赣南畲人扩展"社会圈子"的实践,更是"小姓"畲人的一种社会适用策略。通过认表亲,畲人与"非亲非戚"的陌生世界建构起一种基于血亲和姻亲的拟制亲属关系,与他群建立起"亲属般"的族群关系。
万安县客方言中的“紧”和“哩”
作者:陈建锋  期号:第1期 来源: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安县  赣方言  客家方言     
描述:“紧”和“哩”是万安县客方言中比较有特点的语法词语,两个词语都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其中“紧3”和“哩3”更能体现方言特色,由此说明万安县境内方言受到客家方言的影响较多。
赣南客家歌舞原生态艺术成分特点初探
作者:燕录音 杨林  期号:第24期 来源:飞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赣南客家歌舞是赣南客家先民在长期的劳动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具有典型而浓郁的客家乡土气息,处处彰显出神秘而迷人的原生态艺术成分,这种原生态
宋代赣州七里镇窑兴盛原因探析
作者:张景  期号:第10期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城赣州  七里镇窑  陶瓷 
描述:赣州七里镇窑创烧于晚唐,两宋为繁荣期,入元后渐衰落,明中期终烧,烧窑时间长达五百多年。本文拟从丰富的原材料、便利的水陆交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来窑工的加入等四个方面分析宋代时赣州七里镇窑兴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