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古契书看粤东梅县传统社会的原动力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契书  广东  梅县  传统社会  原动力  客家  族人  宗族社会  民俗  生计  民间社会 
描述:本文之古文书主要是指传统社会中宗族组织与民间社会经济与文化活动中的碑记、谱牒、契约、合同、算薄字据等。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前辈陈翰笙、冯和法、傅衣凌等,就已注意到对古文书的搜集和研究,①50年代,徽州民间契约文书的大量发现,显现了从民间发掘古文书的巨
饶平半山客之研究
作者:邓开颂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理论  客家民系  方法问题  专家学者  奠基人  客家学  罗香林 
描述:罗香林是客家学的奠基人,他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对饶平半山客的研究同样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饶平半山客是客家民系中的一个支系,本文就饶平半山客的基本状况;半山客的特有的、传统的、客潮相融合的文化和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及方法问题进行一些论述和探讨,旨在求教于专家学者的批评和指正。
客家原乡的重儒以及客家先贤两种型态的儒家实践
作者:潘朝阳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儒家  实践  生存发展  日常生活  汉民族  中国人  客家人 
描述:一、前言中国人自孔子立下文化纲常之后,基本上就是以儒家为民族生存发展的定向标竿。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中一支特别且优秀的族群。在承平时代,客家人于其日常生活中,重文教、尊道德;在存亡危急之秋,则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本色。
从梅县与高雄屏东的古文书看客家民俗的变迁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俗习惯  中国  客家 
描述:本文之古契书主要是指传统社会中宗族组织与民间社会中的经济与文化活动中的碑记、谱牒、契约、合同、算薄字据等。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前辈陈翰笙、冯和法、傅衣凌等,就已注意到对古契书的搜集和研究,50年代,徽州民间契约文书的大量发现,显现了从民间发掘古契书的
一个踏足东西半球的客家基督徒世家初探:从《王氏家谱》说起
作者:刘义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氏族谱系  中国  王氏  王氏家谱 
描述:2003年冬,笔者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学术研究时,星期日上午到波士顿华人布道会守礼拜,因而认识了王志信先生。当王先生知道我其中一个研究课题是关于客家人的历史与文化时,他告诉我自己也是客家人。后来,笔者与王先生作了两次比较详细和深入的访谈,因而初步了解王氏家族
性别与社会分工:以梅县客家妇女为研究重点
作者:侯宪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妇女  性别  社会分工  梅县 
描述:广东梅县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旧时的梅县客家妇女,秉承了客家人的美德,吃苦耐劳,崇尚文化,尊老爱幼,里里外外一把手,在外耕田割(艹鲁),在家侍奉父母,无所不能,无所不为。而男人则或出外谋生或读书习文。时至今日,梅县客家妇女仍是生产劳动的主力军,家庭事务的主心
客家聚落名称的人文因素:梅州地区的分析
作者:林瑞庭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中华民族  民族历史  梅州市 
描述: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地点起的名称,地名往往带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因而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命名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地名的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有关历史、地理、经济、军事、民族、语言、宗教信仰等珍贵资料。目前就客家地区的地名研究而言,
切不断的血脉亲情:陈宝箴祖籍地调查记
作者:刘经富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籍贯  中国 
描述:2003年12月下旬,我到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开“客家文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顺道到陈宝箴的祖籍地——福建上杭县进行实地调查,实现了酝酿两三年之久的一项田野调查计划。会议期间,非常幸运地结识了久闻其名的上杭县图书馆馆长严雅英女士,使我在行色匆匆之中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粤东石窟河道的商贸、庙宇与地方社会:蕉岭县新铺镇的初步考察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  石窟河道  商贸活动  庙宇  地方社会  蕉岭县  新铺镇  客家地区  水运公司 
描述:石窟河流域是岭东商贸与移民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围绕着水上运输而兴起的墟市经济、商业贸易、庙宇建设、神明崇拜以及移民活动,对当地地方传统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窟河上的航运与商贸活动促使社区宗族、神明信仰等权力文化网络的建设,导致地方传统社会的整合与形成。本文试以蕉岭
浅析兴国山歌的艺术特色
作者:钟小安 邓万兴 宋德剑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参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国人  经济封锁  中国工农红军  国民党反动派  军事  山歌  艺术特色  文坛 
描述:舞军民斗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发挥过巨大作用。解放后,山歌唱到北京大礼堂,传遍全国,震动文坛,现在又成为激励兴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脱贫致富的特有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因而它具有不凡价值,表现在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特色等几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山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