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山歌夕阳正红——广东客家山歌民众考察
-
作者:揭英丽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山歌民众 广东
-
描述:多元力量奏响了广东客家山歌复兴的共鸣,山歌民众是其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他们唱歌娱乐交往,展示着民俗的生活性。山歌民众世界呈现出多个层次,业余歌手是活动的核心,老人成为活动的主角。当下广东客家山歌夕阳正红,但是后继者亟待培养。
-
庠序的桃花源:香港一所客家村校的办学历程
-
作者:关之英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香港 客家人 村校
-
描述:00名学生。到90年代末,香港由于出生率下降,适龄学童大减,"从谦学校"在2004年接到香港教统局的"杀校令",在2007年8月底停办。通过对"从谦学校"的办学历史的叙述,可清晰地了解客家人办学的观念,以及香港社会发展的转变历程。
-
客家传统民居的主要类型及其文化渊源
-
作者:肖承光 金晓润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居类型 生存情感
-
描述:客家传统民居是集家、堡、祠于一体的天井式民居,其主要类型大致可分为围屋、土楼、围龙屋、天井式院落。追根溯源,客家传统民居的形成,是特殊群体在特定时空下的必然产物,其中承载着客家人独特的生存情感。
-
兴国山歌形式论
-
作者:李启福 钟善金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兴国山歌 散歌 长歌 情歌 民俗歌
-
描述:兴国山歌是赣南客家音乐中的一枝奇葩,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文章将兴国山歌划分为散歌、长歌、情歌、民俗歌、杂歌等五种形式,并相应进行阐述,使人们对兴国山歌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
浅析客家山歌的叙事方式
-
作者:陈文红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叙事方式
-
描述: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民在勞動和生活中創造的文藝形式,深受唐宋詩詞的影響而漸趨成熟並廣為流傳。本文試從文藝理論的敍事方式:悖語意味,非邏輯的想像,順勢敍事,元敍述等來進一步分析客家山歌的文學內涵。
-
赣南古建筑(5)
-
作者:刘勇勤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建筑 赣南 古村落 风水文化 文化史 客家 史料记载 风水术 兴国 唐末
-
描述:简介兴国三僚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古村落,被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三僚风水文化史,源于唐末掌管琼林御库的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避黄巢之乱,携御库秘籍弃职隐居三僚开始。据史料记载,历史上三僚先后有数十人成为皇家御用风水师。通过他们担任“国师”的影响,把三僚风水术传播海内外。赣南古建筑(5)@刘勇勤
-
台湾客家民间信仰之特色——以苗栗县义民爷信仰为例
-
作者:林本炫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信仰 义民爷 祭祀圈 神格
-
描述:客家民众如何看待义民爷信仰及参与义民爷信仰的情形等,仍然有研究的必要。本研究讨论关于义民爷信仰的神格变迁争议,援用渡边欣雄的理论阐释"神、鬼、祖先"的动态变化逻辑,并且了解信徒如何看待义民爷;借用宗教人类学有关"祭祀圈"的研究成果,检视义民爷信仰的发展和检视祭祀圈概念本身是否有其限制;从苗栗客家义民庙的实际田野观察,探讨义民爷信仰的仪式特色。
-
旅游发展下的客家妇女变迁探讨-以梅县雁洋镇下虎形村为例
-
作者:郑妹莉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妇女 旅游与发展 文化变迁 妇女特性
-
描述:客家妇女以其特有的族群意象受到海内外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客家妇女研究也是客家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客家社会的发展,特别在是客家商潮下客家旅游的时兴,传统客家妇女的特性也开始融入时代变迁的元素。
-
试论明清粤闽畲民文献源流―从《猺民纪略》“中兽立毙”之类描
-
作者:谢重光 邹文清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猺民纪略 明清 畲民文献 源流
-
描述:本文以清范绍质《猺民纪略》为引子,梳理了明清福建漳汀、广东潮惠四地方志有关猺人、畲客(即今畲族先民)“概写”的文献源流,得出“漳汀文献主源于惠潮”,且“漳主源于惠,汀主源于潮”,四地内部又前后相袭的结论,指出后世援引此类文献论证问题时的局限性。
-
客家山歌和畲族民歌的比较研究
-
作者:边秀梅 姜苏卉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畲族 音乐文化
-
描述:客家先民和畲族先民都生活在赣闽粤交界的山区,唱山歌是客家和畲族人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客家山歌和畲族民歌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行其比较研究对促进客畲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