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82)
期刊(416)
学位论文(74)
图书(15)
视频(9)
会议论文(8)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82)
期刊 (416)
学位论文 (74)
图书 (15)
视频 (9)
会议论文 (8)
图片 (3)
按年份分组
2015(9)
2014(546)
2013(176)
2012(207)
2011(193)
2010(126)
2009(81)
2008(77)
2007(52)
2004(4)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268)
其它(90)
客家文博(22)
深圳特区报(18)
闽台文化交流(2)
东莞乡情(1)
福建旅游(1)
航空港(1)
特区与港澳经济(1)
漳州客家会讯(1)
地方文化行销策略研究:以新竹县新埔客家古迹文化为例
作者:曾昭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文化古迹  地方文化行销  SWOT分析  新竹县新铺镇 
描述:主要採取三種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探討法、深度訪談法以及SWOT分析法,探析其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進一步研擬新竹縣新埔鎮客家文化古蹟之地方文化5P行銷策略,包含產品(Product)、價格(Price)、通路(Place)、推廣(Promote)、公私夥伴(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並從短期、中期、長期三期程提出政策建議。 本研究發現: 一、古蹟價值受到政府重視; 二、地方未凝聚共識; 三、府際溝通未暢通; 四、公部門與古蹟所有權人對古蹟修繕態度不一; 五、缺乏整體性之地方文化行銷策略。
客家地区农产品感性行销策略之研究-以新竹县关西为例
作者:徐淑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西  感性行销  地方农产品  五星理论 
描述:)故事性:關西農產品具和舊地名淵源、客家族群的連結。(2)關聯性:農產品具有客家元素、自然和地方性特質。(3)體驗性:活動內容設計呈現有趣、創意及參入客家特色元素。(4)價值性:客家精神的建立、地方組織以及提升農民利益為需求。(5)創意性:產品具有獨特性、多元化等。關西鎮農產品對於消費大眾而言不管是其品質、活動內容設計、和地方文化歷史聯結都有很好的評價,因此,可藉由感性行銷的傳遞價值、讓顧客產生忠誠度,且使顧客和生產者、銷售者能建立長期的消費關係。
城镇化过程中梅州客家文化保护问题研究
作者:徐文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城镇化过程中梅州客家文化保护问题研究
畲族历史迁徙与文化认同理性:以景宁鹤溪“六保”畲族村落汤
作者:王逍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种的"五溪蛮"后裔们,游耕迁徙于闽粤赣交界处广袤的山区,彼此交融并逐渐向统一族群的方向演变,
台湾客家宗祠与客家发展:以新竹县新埔为例
作者:刘碧蓉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前言唐宋以来,台湾的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至东南沿海闽粤地区移民避难,至16世纪,闽粤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日益恶化,遭致生活穷困,加上台湾官吏不顾禁令招民垦荒之引诱,他们便开始转往一海之隔的台湾来拓垦。清领台湾初期,竹堑(新竹)地区尚多为麋鹿漫游之荒野,至清康熙五十(1711)年间,汉人对竹堑已出现规
现代城镇规划设计与改建强制性标准条文实用手册 第1
作者:张永铭  来源:北京:当代中国文化音像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现代城镇规划设计与改建强制性标准条文实用手册 第1
民间文化与乡土社会 粤东梅县五大墟考察研究
作者:周建新等  来源:广州:花城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民间文化与乡土社会 粤东梅县五大墟考察研究
征服-第十天开..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长桥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视频 关键词: 教育  福建省沙县蚊香厂 
描述:
劳务输出“拓荒者”的足迹——记福建省宁化县泉上劳动保障事
作者:童庆华 叶斌  期号:第7期 来源: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劳务输出  劳动保障  外出打工  事务所  拓荒者  福建省  宁化  外出务工  高度重视  劳动服务 
描述:材、朴素的穿戴,布满风吹日晒的痕迹且带着笑容的脸和一双粗糙的手,留给人的印象是一种十分宽厚、踏实的感觉,特别是那双眼睛,更是透着智慧的机敏,一看就知道是个厚道人,乍一看,谁
论客家文化与赣南市镇的发展及近代转型:以筠门岭为例
作者:肖国祥  期号:第1期 来源: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赣南市镇  发展  近代转型 
描述:文章以客家古镇筠门岭为个案,探讨客家文化与赣南市镇的发展及近代转型的关系,认为客家文化对市镇的早期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它的保守性制约了市镇的近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