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45)
期刊(216)
图书(49)
学位论文(46)
视频(15)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45)
期刊 (216)
图书 (49)
学位论文 (46)
视频 (15)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5(15)
2014(355)
2013(134)
2012(126)
2011(104)
2009(48)
2007(16)
1995(1)
199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78)
神州民俗(2)
民族文学(1)
书城杂志(1)
中国减灾(1)
东华中国文学研究(1)
山东教育(幼教版)(1)
福建党史月刊(1)
视听技术(1)
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初中版(1)
新客家在惠州过年形式不同心情一样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来自重庆的刘芳新年搬进新家,高兴地添置了不少年货。本报记者侯县军 摄 编者按 “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在传统佳节到来之际更能体现出来。虎年到,许多外来工、来惠工作白领老外等新客家,选择与惠州的老客家一起,在这里过大年。其实
客家民居建筑特色新考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刘晓 说起客家人的房屋,客家土堡(土楼)闻名海内外,其建筑外部的粗犷、朴实、雄伟、壮观之美,内部的“三堂两横”、富于变化的大小天井布局、私密性,与环境的完美结合、遥相呼应、融为一体,及极为丰富的故事、传说、“一夜成高楼”等人文景观,堪称福建民居之最。 走进宁化、清流、明溪等地乡村,你会发
港台客家鄉賢香江聚首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報訊】(記者 解玲)「源同流,聲相逑,東方之珠喜聚首」。日前,梅州聯會的會歌又在中環會所響起,該會成員以歌聲熱烈歡台北梅州同鄉會理事長羅台生一行到訪,該會永遠榮譽顧問羅煥昌、會長余鵬春、諮
百米长卷《赵佗龙川启文明》问世 堪称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长卷中赵佗带领民众建城治县、开挖越王井等场面。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陈振敏 文/图)著名连环画家张成思主笔的《赵佗龙川启文明》百米长卷,昨天在位于东源县的万绿湖客家风情馆开展,该长卷高0.8米,长116米,画卷内容包括:入主龙川、建城治县、开发生产、传播文化、女延嗣、汉越通婚、
濯田龙归寨“七圣宫” 客家风情
作者:王用功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远离集镇15公里的长汀县濯田镇龙归寨小山村内,有一座始建于明末的古老宫寺――七圣宫(如图 )。该座宫寺占地面积约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平方米,为土木结构,青瓦屋面,五福门楼,飞檐翘角,古香古色,蔚为壮观。宫寺内雕塑有天庭七仙女像,被民间称为“七圣”仙人。数百年来,当地民间为祈求盛世
曾憲梓客家菜宴航天員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報訊】由曾憲梓設立的載人航天基金,7月30日晚於九龍塘曾府設家宴,熱烈歡中國航天員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一行,為了弘揚客家傳統文化,晚宴上賓主一同品嚐客家菜。 筵
纪录片《客家风情》追寻客家历史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周昭)由广州市嘉应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摄制的八集电视纪录片《客家风情》正在筹拍中。《客家风情》是一部全面反映世界客都梅州风土人情的历史发展的长篇纪实纪录片,系统介绍客家先民历史发展变迁过程中留下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文化历史遗迹,反映客家人、客家方言、客家艺韵、客家民俗、客家围屋、客家新探等诸
客家铭旌的来源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铭旌是指老年人去世后,其子女请家族中官位最高的人根据逝者生平题写谥号,并竖在灵柩前。下葬后,拿至祠堂焚化,如无祠堂则于路口烧化。客家铭旌相传起源春秋时期的“左羊之交”的故事。 传说燕国人羊角哀、左伯桃同往楚国求职。行至鄄邑,忽遇风雪,盘费用 尽,仅够一人生存,左伯桃将银两、食物悉数给了羊角哀
土楼·客家·乡村爱情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土楼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更属于客家。近年,尤以申遗成功后,渐多的文艺作品,开始关注土楼,关注客家文化。 由闽西剧作家赖玉民创作的电视剧剧本《客家土楼的春天》,即为其中代表性一部。赖玉民生在土楼,长在土楼,对土楼民居生活和民情风俗十分熟悉,对客家文化及土楼文化有相当的积淀。 近日,记者从福建省龙岩市
台灣客家擂茶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台灣客家擂茶 上海市長韓正日前到訪台灣,參觀桃園縣客家文化館,並且參與擂茶製作,更盛讚台灣客家擂茶香味可以傳到上海。 擂茶為客家人獨有飮食,很多人會把擂茶當成一種“茶”,其實傳統客家擂茶是用生的綠茶茶葉、芝麻、炒熱的花生磨成粉後,過程中不斷加入冷開水,成為有飽足感的漿狀食物。是傳統客家人的最愛,但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