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370)
期刊(1094)
学位论文(274)
图书(113)
会议论文(34)
视频(1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370)
期刊 (1094)
学位论文 (274)
图书 (113)
会议论文 (34)
视频 (12)
按年份分组
2015(13)
2014(1273)
2013(248)
2012(308)
2011(323)
2009(121)
2008(116)
2007(75)
2000(7)
1990(3)
按来源分组
客家研究辑刊(70)
嘉应学院学报(43)
客家文博(15)
嘉应大学学报(11)
龙岩师专学报(7)
当代旅游(学术版)(2)
科技与企业(1)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
青春岁月(1)
才智(1)
“客商”的社会责任及其渊源分析
作者:余云珠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商”  社会责任  渊源  先进性 
描述:的需要和时代进步的要求。社会责任意识为客商构建了和谐的经营环境、塑造了企业良好的形象,为客商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体现了客商管理思想的先进性。
试谈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以《语文学科教育学》为例
作者:马启标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课程改革  学习理念  学习方式  评价机制 
描述:大胆探索新的"师生共同评价—注重日常评价"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学习和评价领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相长。
广东汉剧早期外江乐班本土化历程
作者:李英 张贵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皮黄声腔  粤东  外江戏班 
描述:今天的广东汉剧与京剧同源异派,曾是粤东地区盛开的一朵鲜艳奇葩。为潮剧、正字戏、西秦戏等粤东各民间小戏的进一步完善与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外江乐班是本戏种早期形态赖以生存的土壤,而粤东四大戏班为外江戏的生发、传播与演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外江班"与"本地班"的交流探寻其本土化历程。
客家人与马来半岛锡矿
作者:罗可群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马来半岛  锡矿 
描述:早在19世纪初,客家人就已经进入马来半岛,从事锡矿开采业,历尽千辛万苦,为马来亚锡 矿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客属侨领和客家会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赣南客家禁忌民俗及其禳解
作者:温小兴  期号:第6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  禁忌  禳解 
描述:禁忌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规范,违禁与解禁是禁忌发生作用的两大途径。为了规避违禁带来的惩罚,赣南民间形成了一套与之对应的解禁文化。通过对禁忌的禳解,最终维系着客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走出隐性的阴影:漳州客家人生存状况调查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漳州  客家人  生存状况  隐现之间 
描述:通过调查,具体描述了对漳州城区客家人从隐性到身份公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并探讨了其起作用的主要因素.还对客联会的工作方针作了讨论,肯定了成绩,指出了不足,提出了善意的建议.
法和习俗协调及其实现的路径探寻
作者:谢乃煌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习俗  法治  乡村治理 
描述:习俗在实践领域事实上发挥了规则的作用。建设法治过程中,法治目标须参照习俗而改造之;乡村治理法的制定,须尊重习俗而有所创新;法的实施,应利用并引导习俗。
社区营造视野下的客家民间信仰:以于都寒信村水府庙会为考察中心
作者:周小龙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间信仰  社区营造 
描述:从社区营造的视野,分析客家民间信仰在社区建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并就此补充前人观点而提出民间信仰的社区营造功能。
记忆与重构:客家学研究的影像表达:对客家民俗文化独立纪录片
作者:周云水  期号:第10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记忆  文化重构  客家学  影像表达 
描述:用客家文化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在分析客家社会的急剧变迁、抢救文化遗产和反思客家社会文化发展历程等方面发挥作用
新时期客家传统民间工艺的利用与创新
作者:林爱芳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客家  民间工艺  利用  创新 
描述:客家地区地处闽粤赣山区,传统民间工艺丰富多彩。在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不仅民间工艺的传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民间工艺的创新与利用,特别是其经济利益和文化功能的开发更加显示出发展的潜力。因此,加强对客家传统民间工艺的研究及其创新性的设计已经势在必行,设计与研究人才的培养显得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