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走客家迁台路两岸媒体入岛采访圆满结束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四海客风]
为了追寻、了解客家先民在台湾开拓、迁徙的足迹,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中心主办的“重走客家迁台路(台湾篇)”两岸媒体入岛联合采访活动10月19日在台湾新北市启动,26日在高雄
-
试论三明客家地区的地位与作用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俊 生 树 钰 允 武
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会长、原省委副书记林开钦同志的最新专著《论汉族客家民系》(以下简称《论民系》)是客家研究的一部力作。最近,我们又对这本专著进行了认真学习,觉得专著
-
感受摇篮气息踏寻客家足迹央视百集大型系列节目《客家足迹行》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记者曾艳实习生钟李荣)6月13日,记者采访获悉,日前,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百集大型系列节目《客家足迹行》摄制组分四组在我市进行为期近半个月的节目摄制。期间,摄制组将深入我市13个县(市、区)拍摄客家历史文化、特色建筑、自然风光以及人文风情,展现最美客家元素,弘扬客家文化精神。
据了解
-
两岸媒体重走客家迁台路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在台中县太平兰香园文化园区,两岸记者展示作品雏形。
本报记者徐蕾摄
本报台北10月19日电(记者徐蕾、王尧)已经消失多年的客家蓝染工艺,在台中县太平兰香园文化园区重现,包括蓝染手札、蓝染衬衫、蓝染淑女帽、蓝染方巾等台湾客家特色商品深受民众喜爱。“身为客家人,希望能将蓝染工艺这项客家产
-
论赣南采茶戏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
作者:刘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发源 特点 困境 生产性保护
-
描述:命、生存繁衍,走过了4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大背景下,各种现代的娱乐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观念不断发生改变,与传统农耕社会相适应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毁和加速灭绝的危险,赣南采茶戏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难,它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目前赣南采茶戏正面临演员及创作人才严重缺乏,剧情陈旧,缺乏时代感和演出市场萎缩等问题,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赣南采茶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方面它认可了赣南采茶戏所具有的艺术和文学价值;另一方面它也向世人警示,赣南采茶戏到了不得不高度重视的地步,否则,这朵“山茶花”将可能渐渐失色枯萎至凋零。 面对赣南采茶戏严峻的生存环境,本文根据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以南康采茶戏团为田野个案,力求将研究的视野放置于大的社会背景之下,通过采茶戏剧团这一视角来探究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生产性保护之路。
-
论朱子学鼻祖杨时在客家文化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
-
作者:魏宏波
来源:朱子学与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杨时 客家文化 理学 闽学
-
描述:中作出重要贡献。
-
在这里读懂客家文化
-
作者:伍世然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学校长馆。
围龙屋模型。
从老民居中拆下的重达数千斤的木梁架。
将军馆。
客家私塾人物铜像。
惠州人大部分是客家人。对于客家这个民系,其产生、发展和迁徙过程,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精华等,你了解多少呢?在梅州,有一个中国客家博物馆,这里目前已成为梅州的标志性景点,以及
-
中国侨联与央视合拍《客家足迹行》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乔卫(左二)一行在朱泽君等陪同下考察桥溪古韵项目。(高讯摄)
本报讯(记者李少凤李莹通讯员杨延玲)昨日,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陈迈,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侨联副主席李崴,中央电视台《华人世界》制片人王静芳等一行来梅,就中国侨联与央视合作拍摄百集大型系列节目《客家足迹行》进
-
华南两大族群文化人类学建构——重绘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地图
-
作者:谭元亨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族人类学 研究 中南地区
-
描述:华南两大族群文化人类学建构——重绘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地图
-
客家之子的艰辛求学路逸言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勒紧裤带也要让子女读书”,这是我的老家龙川鹤市流传很广的俗话。虽然也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含义,但更多体现崇文厚德,督促孩子刻苦好学、奋力上进,是千百来客家人迁徙中为生存发展培育出来的族群品格。客家人是中华大地唯一漂泊的汉族民系。这些原来的中原望族,一千多年来经历了五次大迁徙,背井离乡,翻山越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