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11-15] 台灣新聞.藍綠營力爭客家票源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國民黨主席連戰今天走訪高雄時說,國民黨站起來的時間快到了,不僅是國民黨站起來,也是親民黨站起來,更是台灣人站起來,但需大家支持。三民區是高雄市最大的區,三民區贏高雄就贏,高雄贏台灣就贏。三民區寶珠溝是高雄客家人大本營,他要聘請鄧崑耀為三民區競選總部的主委。
客籍票源兵家必爭
連戰上午由一眾「立委
-
[2003-04-09] 客家美食 網絡飄香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胖子美食館的老闆鄒勤富近日對此仍津津樂道的說,那些老外吃過後伸出大拇指連稱「OK」,跟他們一聊,才知道他們是在因特網上了解到客家美食後,不遠萬里慕名趕來大快朵頤的。
原來,今年三十七歲的鄒老闆經營餐飲業已有六年歷史,在連城縣小有名氣,去年自費建立了一個網站,將自己的餐館概況和拿手好菜一起搬上了因特
-
[2003-01-14] 副刊釆風.百家廊:客家的教育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學」近年成為一門不僅客籍人士,也是不少學者熱衷探究的學問。客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星光管理學院文化研究所對此有各專題研究頗具成績。客家族群能夠屹立於族群之林,並拓展壯大,有俗語的「客家佔地主」之說,即所到之處,客家人能落地生根,像清朝學者龍啟瑞撰寫的《粵西團練輯略序》所說,常常「
-
[2003-07-07] 扁欲拉攏客家族群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陳水扁表示,雖然自己客語發音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改進,但學習客家話一年多來,已成為最大樂趣,尤其是剛開始學習時,連到海外訪問期間,也會把客語教材拿出來溫習。
陳水扁表示,客家文化不僅源遠流長,而且蘊含許多至今仍然顛撲不破的生活哲學,一位客家朋友曾對他說,要進入一個族群的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學習他
-
[2003-10-29] 陳慧琳客家話?l歌迷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被當地傳媒形容為「舞曲天后」的Kelly,當晚身穿金色緊身長褲配以小背心,與一百二十位舞蹈員及超過4萬名觀眾勁歌熱舞一番。Kelly更於演出前,跟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學習客家話,更在表演時即學即用以客家話問觀眾:「你們鍾意我嗎?」歌迷們立即喊道:「鍾意。」現場氣氛相當熱烈。
-
[2003-12-13] 吳伯雄促抓客家票源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因為腦中出現瘀血,吳伯雄動了手術,頭上的疤痕現在還清晰可見,醫生叮嚀吳伯雄不能太激動,吳伯雄說:「預計要到下個月身體康復了,我才會全面投入選戰」。
身為客家人,吳伯雄擔任世界客屬總會總會長,剛抵達現場,吳伯雄就忙著和大家握手、拍照,吳伯雄在言談間不經意流露出一些疲憊的神情。
-
[2003-12-31] 扁宋今抵新竹搶客家票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上屆大選在新竹縣市獲得大勝的宋楚瑜將在明天一早抵達新竹縣,參加新竹縣活動。據國民黨新竹縣市黨部表示,明天將發動泛藍支持群眾,一起送藍連宋進「總統府」。
對於上屆大選在新竹縣市大勝的宋楚瑜單槍匹馬來到新竹縣市,台灣省主席林光華表示,宋楚瑜固守新竹縣市客家票的用意極深。
林光華也表示,近期陳水扁勤跑
-
龙南客家小吃珍珠汤
-
作者:徐丽芸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客家人的集散地———江西省龙南县,有着浓厚的客家文化,客家围屋、客家服饰、客家山歌……源远流长,耐人寻味。同时,龙南的客家风味小吃也琳琅满目,令人垂涎三尺。其中客家著名小吃珍珠汤,更是香味袭人,清爽可口,而且是对人体有滋养功能的绿色食品,因此大受人们欢迎。$$珍珠汤的原料非常简单,是农村里家家户户
-
[2003-01-27] 縱橫談:客家食品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廣東省梅縣,是著名的客家籍地區,梅縣客家人過年,傳統風俗例有「三樣板」賀年。這「板」字是客家話,也可以寫成「版」、「叛」。所謂賀年的三樣板,屬於五穀類的糯米、粘米粉加工製成的特色糕點類:「甜板」、「發板」、「煎板」。
甜板:用純正糯米粉,混和適量流質般的「油糖」,呈黃色,冷水,加些揉碎的柑皮作香料
-
客家古民居群落培田村
-
作者:廖楚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闽西连城培田村,是至今保存得较完整的典型的客家古民居群落。$$培田村在连城县的西南部,离国家级风景区“冠豸山”约20公里。古代这里是通往汀州府的交通要道。$$整个培田村约有1000多居民,都姓吴。$$现在培田村的古建筑,共保存有30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家书院,2座跨街石牌坊和一条千米古街。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