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634)
期刊(1970)
图书(300)
视频(231)
学位论文(208)
会议论文(39)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634)
期刊 (1970)
图书 (300)
视频 (231)
学位论文 (208)
会议论文 (39)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233)
2014(2493)
2013(500)
2012(547)
2011(496)
2010(438)
2009(209)
2008(229)
2007(103)
2004(25)
按来源分组
其它(495)
嘉应学院学报(37)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7)
方言(20)
广东科技(5)
兰台世界(4)
老友(3)
长寿(1)
肿瘤杂志(1)
广东佛教(1)
粤东北乡村治理:回顾及分析:以五华县平安村为例
作者:谢乃煌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安村  宗族  民间信仰  治理  选举 
描述:广东省五华县平安村的客家传统文化底蕴较为深厚,其潜在或显在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前后的乡村治理实践中均有所体现.作为当今乡村治理关键环节的村委会选举及管理,平安村的实践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建议尊重村庄自生秩序,推进村民自治的四个民主环节等.
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广东客家博物馆”冠名为“中国客家博物馆”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务院办公厅  博物馆  广东省  客家  中国  建筑面积  人民政府  梅州市 
描述:,将“广东客家博物馆”冠名为“中国客家博物馆”。这将给客家博物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广东客家博物馆”冠名为“中国客家博物馆”
从“恶”的嬗变到灵魂的自赎:新编广东汉剧《金莲》赏析
作者:张利珍  期号:第7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汉剧  金莲  剧本  音乐唱腔 
描述:传统广东汉剧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新的探索,在选材和立意开掘的视角上都体现出求新的高度。本文主要从该剧的剧本创作、音乐创作、表演与舞美三个方面作评析。
音乐与舞蹈学学科简介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科建设  音乐文化  舞蹈学  文化研究  音乐学院  重点扶持  客家音乐  教师参与  发表论文  科研立项 
描述:为骨干的建设团队。其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8人,具有硕士学位3人。近三年"客家音乐文化"学科建设成果中,省级以上科研立项40余项,发表论文300多篇,获省级以上表演奖
客家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之策略研究
作者:刘泽梅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乐  汉剧  传承  策略 
描述:内容等举措,并通过加强媒体宣传、加强普及教育、鼓励民间乐社活动等多种渠道更好的保护传承客家传统音乐
浅谈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歌唱教学
作者:张利珍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客家方言  演唱方法 
描述:客家山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是客家社会群体中最受欢迎和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分析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把握山歌歌唱的咬字、衬词、唱腔风格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客家山歌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和发展客家山歌意义重大。
客家话、潮汕话、广府话人体类词语比较研究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潮汕话  广府话  人体类词语  比较研究 
描述:广东省内分布着三大方言:客家话、潮汕话(闽语)、广府话(粤语)。三大方言有个性也有共性。本文对三者人体类词语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据此分析这三大方言人体类词语的异同,同时窥探三大方言的亲疏关系以及与普通话词汇相似度的差异。
嘉应学院名牌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简介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名牌  学院  简介  硕士学位  学术带头人  先进工作者  本科专业 
描述:校级重点课程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校级扶持学科,近年来硕果累累:出版专著、教材7部,其中程士钧教授主编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现代体育教育技术》;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项,其中伍天慧教授主持一项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汉剧早期外江乐班本土化历程
作者:李英 张贵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皮黄声腔  粤东  外江戏班 
描述:今天的广东汉剧与京剧同源异派,曾是粤东地区盛开的一朵鲜艳奇葩。为潮剧、正字戏、西秦戏等粤东各民间小戏的进一步完善与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外江乐班是本戏种早期形态赖以生存的土壤,而粤东四大戏班为外江戏的生发、传播与演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外江班"与"本地班"的交流探寻其本土化历程。
略论方言词“实同形异”的表现及成因:以广东客、闽、粤方言为例
作者:温昌斌 温昌衍  期号:第10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词差异  “实同形异”  表现  原因 
描述:"实同形异"是汉语方言词之间的主要差异。主要以广东三大方言(客家话、潮汕话、粤方言)的代表点(梅县、潮州、广州)词语为例,分析了"实同形异"的表现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