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100)
期刊(2466)
学位论文(850)
视频(106)
图书(84)
会议论文(67)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100)
期刊 (2466)
学位论文 (850)
视频 (106)
图书 (84)
会议论文 (67)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3165)
2013(644)
2012(643)
2009(280)
2008(263)
2007(178)
2006(97)
2005(44)
2004(55)
2003(27)
按来源分组
其它(978)
梅州日报(801)
香港文汇报(189)
澳门日报(107)
作家(10)
今日中国(中文版)(7)
文艺争鸣(3)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
兰台世界:上半月(1)
臺灣社會研究(1)
客家风俗的饮食忌好
作者:刘达标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客家人较为注重意头征兆,在日常饮食尤为明显。虽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饮食方面讲究好兆头却是百里同俗,随举几则常见的例子便可窥一斑。 譬如豆腐有“头富”的谐音,而婚宴
客家文化要在继承创新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郑钢坚深圳罗湖区文联主席、获客家“山歌皇后”美誉 郑钢坚 提升梅州文化软实力,我觉得不得不提我们的客家山歌。2006年,客家山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我既高兴,又感觉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在各种艺术形式丰富多彩的今天,如何创新客家山歌,使其永葆生命力?后来,我提
客家地名“岌”实为“鑼”之误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交通游览图·大埔县》地图,湖寮镇有一村名印为“矮岃背” 【勘误】 梅州客家地名,有一个字读为rèn的,如大埔县的“竹子rèn”、“旧洞rèn”、“矮rèn岗”、“沙子rèn”、“rèn头岗”、“rèn头坪”等等;梅县等地的“赤rèn岗”、“教子rèn”、“瓦窑rè
浓厚闽南韵味的客家遗风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文化会馆展示台南垦殖史(实物图片展) 台南观光农业产业园区 在谈及客家这个话题时,台南是最少被提及的地方,因为一般人印象,似乎这里是闽南人的天下,与客家无关,现在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客家聚落。据2004年的统计,台南客家只占总人数的6.8%,其中大部分已经
五华《人生百年客家俗》获省优秀奖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专家学者评定,荣获“广东省第六届民间文艺著作奖优秀奖”。 《人生百年客家俗》是五华县第一部在省评比获奖的
广州:天河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火热进行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山歌的词、曲作家参与创作。专家们还畅谈了客家文化产业化设想,把客家民俗、婚俗、美食、历史重要人物、重
了解客家文学的一扇窗口
作者:罗青山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文学是中国地域文学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应该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梅州地处边远山区,文学园地较少,梅州作家尤其是本土作家的作品大都散见于全国各地的报刊、网络,如繁星点点,遍布天宇,难以展现其整体实力,形成集群效应,因而不能对梅州客家文学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客观的评价。于是,便萌生了一个想法
客家文学要回归乡土、深入乡土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黄尧(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台湾的很多客籍作家,他们都有一种固守乡土的理念,这种理念通常都会反映在自身的作品当中。文学最丰厚的资源是在乡土,同样,客家文学最丰富的资源也是在乡土。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和披荆斩棘的客家迁徙史,必须要有文学这面镜子,才能让这些文化历史保留得更好些。客家人对文化种子
两岸客家文学同根同种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冷剑波 对话人物简介 古远清教授出生于梅县梅西大坪镇西山村赤岭头,1953年毕业于大坪程风中学,1959年毕业于梅县高级中学,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任香港岭南大学客座教授,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中文系教授、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在国内
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的“书卷”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雁洋镇桥溪村宝庆居“诗书礼乐” 松口镇南下村张榕轩故居“虎踞龙蟠” 雁洋镇桥溪村继善楼“法肃询严” 隆文镇岩前村秉彝庄“名扬中国;和气恒集” 梅县城东镇玉水村垂裕楼“天伦乐事”书卷装饰 梅县程江镇铁炉潭村庆云庐的书卷装饰  图文∕朱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