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菜:在平凡的细节中打造精彩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刘思敏/文 梅戈/图 如果不是老熟客,一般人是很难找到这家隐蔽在南园小区深处的客家餐馆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位置,每天的午饭和晚饭时间,丰泽园的十几张台都会被挤得满满的。这些来捧场的人一捧就是17年,让人不得不信服这家店出品的魅力。正如店面一样,这里的客家菜也是以朴实平凡的“外衣”登场,以纯正
“我要把老婆孩子接来惠州” 新老客家畅谈惠州荣获“全国文明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朱丽婷 谭 琳 实习生房珊珊 我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喜讯传出后,不仅土生土长的惠州本地人深感荣幸,工作和生活在惠州的新客家人也感到由衷的喜悦和自豪。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更加努力,为惠州迈向更高的文明添砖加瓦。 ■ 白领屠纪奎 已把惠州当成第二故乡 “我准备把老婆小孩都接来
土楼客家美食也能打进美国:——专访厦门市永定商会会长张树忠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人物名片 张树忠厦门市永定商会会长、福建中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提起永定,人们自然会想起造型独特的客家土楼、香甜的客家米酒、淳朴好客的客家人。 现在,厦门的房地产、建材装修、餐饮、化工产业等领域,人们处处可以看到永定商人的足迹。他们用自己的勤奋、刻苦、热情、智慧,开拓出一片天。 日前,
八旬客家山歌王 十载成书终问世 李干鸿编纂出版大岭山客家山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山歌悠悠》的出版圆了李干鸿的夙愿。本报记者 黎明通讯员 毕中林摄 本报讯 (记者 黎明 通讯员 毕中林)“见妹挑担百二三,阿哥心头着一惊;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见人多唔敢声。”解放前,在客家人聚居的大岭山街头随处都能听到这样动听的山歌,年逾八十高龄的老人李干鸿,在对抗眼疾的同时,倾十年心血
齐心协力护土楼 ――永定县加强客家土楼保护掠影
作者:何雪昌 卢基莹 李添华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小朋友,看土楼,莫乱画,莫乱丢;土楼美,要保护,好环境,齐维护……”6月上旬,我们到永定县湖坑镇幼儿园看到,小朋友正在朗读《福建(永定)土楼乡土教材》里的“爱护土楼文物”儿歌。这是该县教育引导群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的剪影。 永定是 全国著名土楼之乡,分布在全县2万多座土楼被国内外专家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吉祥物已敲定 客家“阿妹”恭候客属乡亲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第23届世客会会徽 第23届世客会吉祥物——客家“阿妹” 9月2日,河源市传出好消息,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初定明年10月在河源市隆重召开,其主题词、会徽和吉祥物已正式敲定。第23届世客会筹委会昨日向新闻媒体通报,经筹委会多番审定,“古邑情,客家亲”、客家“阿妹”分别被选定为第23届世
“广州最长寿的老人” 客家老人李春113岁“生日”仙逝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去年4月21日,李春老人(右)过112岁生日,她一听到这个洋娃娃唱歌就特别开心。 李春老人出生在1896年农历3月17日(公历4月22日),离世这天是2009年公历3月17日。“老人也算是
龍岩精心守護客家文化 一脈傳承紅色人文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李東波龍岩報道 高亢激越的紅色文化與滄桑厚重的客家文化,已成為最具閩西特色的文化主脈。龍岩在傳承與發展這些絢爛文化的同時,借助今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紀念古田會議召開80周年的契機,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和優勢,以兩大文化為重點,打造文化品牌,提升都市軟實力。 本月28日,
新玩法,去博罗响水河夜漂 龙花洞客家文化村项目占地100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龙花洞客家文化村内的漂流是其一大特色。 本报记者刘乙端 摄 龙花洞客家文化村总经理谭志东介绍说: 龙花洞客家文化村以体验式和宣扬博罗客家文化为主体,目前正在与穗、莞、深、惠等4地旅行社合作,计划推出“罗浮山+客家文化村”的“生态+漂流+客家文化”旅游线路。 本报讯 (记者刘乙端)山水环绕间
昔日撕毁入学通知书如今毕业又遇就业难 客家女孩李田珍遇
作者:冯小静程丹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2006年9月5日相关报道 2006年的9月4日晚,李田珍在蔡立斌的帮助下,用重新拼接好的《录取通知书》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 本报记者 郑迅 摄 本报记者 冯小静 实习生 程丹 三年前,客家女孩李田珍毅然撕掉入学通知书到餐馆当起了服务员,饭桌上遇到好心人要送她到广州上大学。 本报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