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羊城晚报>  昔日撕毁入学通知书如今毕业又遇就业难 客家女孩李田珍遇

昔日撕毁入学通知书如今毕业又遇就业难 客家女孩李田珍遇

作者:冯小静程丹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5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08版(广州城视)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挂接】

【全文】

本报2006年9月5日相关报道

2006年的9月4日晚,李田珍在蔡立斌的帮助下,用重新拼接好的《录取通知书》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 本报记者 郑迅 摄

本报记者 冯小静 实习生 程丹

三年前,客家女孩李田珍毅然撕掉入学通知书到餐馆当起了服务员,饭桌上遇到好心人要送她到广州上大学。

本报2006年9月间曾两次对这位人穷志不短的女孩进行报道,一度引起读者关注。在多位热心读者的共同资助下,李田珍完成了广东教育学院音乐专业的三年大专课程。

毕业了,工作还没找到,李田珍接下来的人生路将如何走?

撕毁通知书 偶遇好心人

2006年的夏天,当别的考生手捧高考录取通知书高兴快乐时,在梅县一个农村,李田珍犯愁了:“一年6900元的学费怎么办?”

当她拿着通知书对父亲说:“爸,你去村委会帮我盖章吧。”父亲沉默了。懂事的她明白了,她撕掉了握在手里的录取通知书。含着泪,收拾了几件衣服,当天就离开了家门,只留下一句话:“我要出去打工。”

她来到了梅县县城,很快找到一份酒店服务生的工作,月薪600元。上班第三天,来了一桌广州客人。李田珍生疏的倒茶动作引起了一名顾客的注意,他是在省旅游局工作的蔡立斌:“你是新来的吧?怎么年纪轻轻就不上学?”

这无意的一问,问到心坎上。田珍眼泪刷地一下流了下来,就把家境贫困,拿不出钱上学的痛苦说了出来。没有想到,蔡立斌当即就决定,想方设法资助她上大学。这时,离开学报到只剩下两天。

从未向家里 要过一分钱

听到女儿有人资助上大学,李田珍的父母有点担心:“不会是骗子吧?他们为什么要帮你?”“只要我能上学,其它我什么都不管。”一心想要上大学的李田珍拿着母亲为她粘好的通知书,坐上了开往广州的火车。

全家8口人都靠父亲一个人赚钱过活,贫困程度可想而知。李田珍没法开口问家里要生活费。进校门时,她兜里只有653元。“除了必需的生活用品外,我什么都买不起。”李田珍回忆到,她甚至没钱买被子。一入秋就患了重感冒,辅导员知道后,第二天就拎了一床被子来了宿舍。

“既然来了,只能自己养活自己。”李田珍这样告诉记者。三年来,她每天寻找任何做兼职的机会:图书馆管理员、派传单、家教、临时演员、发模……一个月能赚三四百块,生活费有了着落。

她还告诉记者,功课她从未拉下。因为学的是音乐专业,没法像其他同学那样格外请老师辅导,她就只能靠自己在课堂上的努力。学钢琴期间,她每晚都是最后一个离开琴房的。

如今毕业了 又遇就业难

如今,要毕业了,找工作太难,田珍也不能幸免。

对于继续深造,读个本科,她说:“想想就好了。”家里的弟弟今年高考,估计能考上大学,但大学学费又将是一大笔费用,“我不能再给家里添负担了,我要出去工作,供弟弟上大学。”

尽管大学三年一直在做兼职,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遭遇今年就业“寒冬”,田珍的工作还没落实。她自信地告诉记者:“我可以找到工作的,今天要去深圳参加一个面试。如果面试不能通过,我会考虑回梅县参加教师的上岗考试,做一名老师,这也是我的理想职业。”

三年来,陌生人的援手,让李田珍学会了感恩:“我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第一时间会买礼物送给那些资助过我的好心人,感谢他们。也许礼物很轻,但是一份心意。”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