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61)
期刊(228)
学位论文(26)
视频(18)
图书(10)
会议论文(1)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061)
期刊 (228)
学位论文 (26)
视频 (18)
图书 (10)
会议论文 (1)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347)
2013(214)
2012(190)
2011(175)
2010(166)
2009(78)
2008(82)
2007(34)
2006(18)
1999(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7)
福建日报(27)
游遍天下(2)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
大埔乡讯(1)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
深圳:深圳海天出版社(1)
广州:花城出版社(1)
音乐大观(非音乐)(1)
音乐创作(1)
“民间宫殿”客家围龙屋(中国最美古村)
作者:王锦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棣华围横屋走马楼 磐安围龙 围龙屋是客家人最典型、最成熟、最具特质的民居建筑。它承袭并发展了华夏民居建筑的人文精神和营造艺术传统,其方、圆式围楼结构和堂、横屋纵横交织的综合性大型建筑形制,具有极强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及风水意识。 围龙屋主要集中在粤东北梅州地区的兴宁
客家妹子打造燕城窗帘名店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郑继涛 文/图 苦难少年,养成尊老爱幼美德 黄炳兰是典型的客家妹子,勤劳善良能干。 黄炳兰1978年出生于龙岩市长汀县童坊镇黄坊村,初中还没毕业,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家里上有80岁的奶奶,下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在上学。为了承担起家庭重担,黄炳兰14岁那年辍学回家种地。 在奶奶的指导
江铃镖:为客家文化插上音乐翅膀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俞祥波 前不久,宁化总工会退休干部江铃镖作曲的歌曲《中国人民的儿子》在“‘2012音乐?中国杯’第三届全国优秀词曲、歌手、乐手大型音乐展演赛”中获作曲铜奖。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格调高雅,深情赞颂人民的好儿子邓小平同志。而他的二胡独奏《山村变了样》则获大赛中老年组乐手二胡独奏银奖。 江铃镖出生于
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的交响——观大型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
作者:黄玉英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012年3月4日至5日,在江西省文化厅主办的“相约春天——2012年新春公益大展演”活动中,赣南采茶歌舞剧院给省城的观众带来了一台充满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的大型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剧情
客家祖地架鹊桥两岸百余青年牵手喊出好爱你 七夕,我们牵手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传真】 核心提示: ●海峡两岸七夕牵手会,作为福建《海峡导报》策划的品牌活动,连续十年成功举办,获得了两岸各界高度认可,从2008年起,接连四年被国台办和福建省委外宣办评为“重点交流项目规划”、“福建省对外民间交流重点项目”。本届七夕牵手会“客家好爱你”特别活动
两岸客家同根同源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于2011年6月在梅州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宣布论坛开幕。 ▲2011年4月,时任市长(现任市委书记)朱泽君率"梅州文经参访团"赴台交流,在台北拜会了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 梅州,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而台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惠阳良井霞角村的大福地围屋有150多个房间,在历史上颇有名气。南都记者陈伟斌摄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繁衍生息。杨凤山的两个儿子陆续诞下13个孙子,人称“十三兄弟”。从此,霞角人丁兴旺,重“清白”崇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大福地围屋属于四进堂屋,有四进两横、九厅十八井、150多个房间。 水尾仔围屋坐北向南,南面的大门却常年不开,进出只能走东门。 霞角村围屋的古朴门窗散发着古老的味道。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忠心屋围屋现在是村里的祠堂,墙壁上写着寿字,木门上印着福字。 忠心屋残旧的门窗仍能看出当时的精雕细琢。 除了木雕灰雕外,围屋门口的石刻门墩也保存完好。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繁衍生息
客家葛藤坑传说的生命意象和史诗意蕴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廖开顺 每一个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诗,或者具有史诗性的神话、古歌和传说,叙说民族的起源、生存和想象。客家不是一个民族,它只是汉民族所衍生的一个支系,形成于汉文化发达时代,因而客家没有史诗。但是,客家又是汉民族一个极其特殊的民系,辗转迁徙,历史悠久,因此,它有集体创作的反映自身历史的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