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吴刚毅
具有独特地方色彩的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提出:“重点保护发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把“客家文化”列入海西特色文化的重要位置。本文试就客家文化形成
-
我被客家人精神感动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于得水导演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 ( 钟小丰 摄)
本报记者 李少凤
记者:于导演,您好!您已是耄耋之年,是什么打动您,让您毫不犹豫、不辞辛苦接下这部影视作品的导演工作?
于得水:《亲亲中国爹娘》的出品人、编剧王朝民,曾担任中央媒体驻广东负责人,他当记者时,曾经采访过熊德龙先生,被其传奇
-
48个知名人物诠释客家精神
-
作者:胡世民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李仕明和他的《客家群英会》画作。
李仕明和他的《客家群英会》画作。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但是,你知道多少客家名人呢?在龙岗区横岗中心小学美术老师李仕明历时2年半独立创作的国画长卷《客家群英会》中,你就可以找到答案。该作品一共创作客家名人48个,每个人物独立成画,每幅作品净高2.0米、宽0.96
-
教育情结:“客商”对客家历史人文精神的诠释:以世界“客都”
-
作者:何尚武
期号:第5期
来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商 教育情结 历史人文精神 诠释
-
描述:客商有深沉的教育情结。在客家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情结为客家地区的教育从科举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为梅州成为声蜚海内外的文化之乡,为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做出卓越的贡献。同时,客商在继承中原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征程中对客家历史人文精神作出了深刻而独特的诠释。
-
浅谈客家优秀人文精神与大学生党员教育
-
作者:李静
期号:第6期
来源:传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学生 党员教育 客家人文精神
-
描述: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客家优秀人文精神运用到大学生党员教育中,有利于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成效。
-
客家文化精神与林李诗画双璧
-
作者:杨义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精神 林风眠 李金发
-
描述:客家人在迁徒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山地文化-客家文化,19世纪后期,逐渐形成了“新客家文化精神”。黄遵宪的丘逢甲可以说是客家文化在近代中国发愤图存在的双璧,而林风眠、李金发则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客家文化的诗与画的双璧。
-
新竹义民庙庙联:彰显客家精神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一等人忠臣孝子;
二件事耕田读书。
这是台湾新竹县新埔镇“义民庙”的庙联。楹联对仗工整,高度概括了客家精神,用短短的七字联彰显尽忠尽孝、耕读传家的客家优良传统和高尚情操。
说起新竹“义民庙”庙联,还有一段悲壮的历史。
清朝乾隆年间,台湾爆发了天地会农民起义,声势浩大,震响全岛。乾隆51年(1786
-
弘扬客家精神争取更大发展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曾秋玲)3月12日,市政协主席李金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章新在率《客家意象》赴台交流演出期间,专程前往苗栗参观考察梅州杰出乡贤温纯青、黄明智等在台湾的企业。
李金元、周章新在市政府秘书长朱国城等的陪同下,参观了大华集团新上项目基地,听取了项目相关情况介绍,并与大华集团董事长黄明智及旗下
-
倡导行善积德弘扬客家精神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每周话题】
●本报记者李少凤朱庆强实习记者王雅通讯员王裕发
客家人向来倡导“行善积德”。最近,梅州网网友“雁洋-卡莱”在论坛发出帖子后,本栏于8月24日刊登了《可怜受伤流浪女,谁来帮她?》一文。经陆续报道后,这名疑患有精神病的流浪女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相关部门、热心读者、网友纷纷伸出援
-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以客家精神为载体
-
作者:谢兴梅 徐东锋
期号:第13期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理想信念教育 客家精神
-
描述: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的事业接班人,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如何,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将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本文在简要介绍客家精神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作为地处客家地区的高校应充分依托这一资源,以客家精神为载体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