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38)
期刊(187)
学位论文(30)
视频(26)
图书(4)
会议论文(4)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38)
期刊 (187)
学位论文 (30)
视频 (26)
图书 (4)
会议论文 (4)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26)
2014(278)
2013(173)
2012(197)
2011(164)
2010(163)
2009(61)
2008(77)
2007(22)
1996(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234)
闽西日报(137)
其它(58)
中国酿造(2)
江西画报(2)
消费(1)
歌唱艺术(1)
南方电视学刊(1)
当代江西(1)
音响技术(1)
旧时客家人的“送寒衣节”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寒衣节祭扫服务为逝者“送温暖” (图片来自网络) 【习俗】 丘祥昌 旧时客家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俗称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清明节、秋季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中的 “三大鬼节”。是日人们要烧五色衣纸,为先人送去御寒衣物,寄托
洪围,坑梓客家文化的“见证者”
作者:杨剑锋 阮阿萍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洪围内部一角已破败不堪。 洪围是坑梓辖区最早的客家围龙屋之一,始建于康熙30年(1691年),是当地黄姓家族二世祖黄居中所建,也是当地黄姓家族最早建立的围屋。近日,记者随坑梓办事处工作人员探访了这座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围屋,通过它了解坑梓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风格彰显农耕特色 洪围位
“大美客家”首推跨界艺术联展
作者:杨媚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参展作品: 刘沅声《对歌》 (雕塑)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媚 作为创意十二月的重点活动之一,第七届“深圳客家文化节”暨龙华新区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将于12月8日上午10点在深圳博物馆(老馆)举行开幕式暨“大美客家”艺术联展。记者从昨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这将是文化节首次推出艺术联展,七个类别的“老
梅州雁洋镇桥溪村:再现客家建筑古韵
作者:范琛 袁丁 柯鸿海 翁尚华 许国义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市梅县雁洋镇桥溪村民居。资料图片 从梅州著名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茶田景区驱车入山,盘旋走过一段段蜿蜒曲折的山路,约十分钟光景,就到达桥溪古韵景区。 据了解,桥溪村是梅州东北部雁洋镇的一个自然村落,位于广东阴那山五指峰西麓。村庄四面环山,不少客家古建筑坐落其中,极少有游人打扰
雷锋传人人称活雷锋自称普通人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赵喜昌。 本报记者严映霞 摄 “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初五、年初七都去救捞了”。赵喜昌的《救捞队记录本》清晰地记录着每次救捞经过。赵喜昌说,只要自己还能动,就不会停下来,做一名好人是他的理想信念。他还会多种乐器,是老年大学艺术团骨干成员。“我的头发长得越来越好了,或许是心态好,业余生活开心的缘故吧
建客家文化名城塑最美陶艺新城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和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是大埔县发展的第一优势和最大潜力。近来,大埔县抢抓省委省政府加快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
客家文化要有智慧地保护开发
作者:杜艳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每当人们谈起深圳,总会不自觉地提到一个词——移民城市。自1980年建立特区以来,30多年间1000多万人口的涌入,让深圳缔造了一段城市生长的神话。但鲜为人知的是,深圳的移民史并非始于1980年,300多年前就已经有一支族群从遥远的地方徙来拓荒,这便是龙岗客家人。 300多年的拓荒,使得客家人和客家
到梅州探秘客家文化在潮汕畅游海滨浴场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围屋 汕头风光 潮州古城墙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采集 梅州客天下石碑 第7条线路: 客潮民俗文化休闲游 由梅州、潮州、汕头组成的客潮民俗文化游产品 途经景区:雁南飞、灵光寺、客天下、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潮州古城墙、金狮湾度假村、绿岛山庄、汕头南澳岛 ■《
客家平伙宴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平伙宴是普遍流存于客家地区民间的一种颇具特色的饮食习俗,方言称之为“打平伙”,闽西、赣南客家人称之为“打斗伍”,粤东客家人叫做“打斗四”或“打斗八”,在台湾客家地区叫做“打斗叙”。这是民间自愿凑份子聚餐的一种形式。朋友相聚,农闲时节,该种的种了,该收的收了,囊中又有点闲钱,便邀集起来聚餐,一饱口福,
麒麟劲舞山歌嘹亮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六联社区居民表演太极凉帽舞。 本报记者 包国军 通讯员 王毅龙 文/图 以“一社区一文化品牌”为重心,传承培植客家文化精华;以客家山歌为抓手,全力打造客家文艺精品;以保护客家文化文物为出发点,加强文物申请及管理措施……近年来,坪地街道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加大对客家文化发展和保护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